笔趣阁 www.xbqg.net,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
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圆圆一岁零三个月时,她爸爸在原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到厦门工作去了。我当时还在原单位上班,一个人带孩子生活,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而家里的老人当时又都无法过来帮忙。
圆圆的姥姥在另外一个县城里,距离我们当时居住的内蒙古集宁市得七、八个小时的车程,并且她姥爷当时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她奶奶住在更远的一个旗,坐班车得十几个小时,家里也一大摊子活儿,走不开。但她奶奶在圆圆还未出生时就对我们说过,要是上班忙,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由她来照顾。现在知道圆圆的爸爸要到外地工作,就更急切地要求我把孩子送回去,说她肯定能把孩子照顾好。
我知道婆婆是个又干净又麻利的人,也很慈爱,在饮食起居方面肯定比我会照顾孩子。但我谢绝了,我要自己带孩子。
我们当时已在附近找了一个老太太,白天上班时把孩子送去,中午和晚上下班了接孩子回家,一天接送四趟。先生到厦门后我和老太太商量,又给她加了些钱,中午就不接孩子了。
但我并不因此稍有轻松。自从有了孩子,家务活就仿佛乘以了3,一下变得多起来。以前她爸爸在家,我俩一人干活一人看孩子,尚且忙得团团转,现在我一个人既要干活又要看护着她,感觉家务活在乘以3的基础上又乘以了2。
圆圆当时刚学会走路,正是最累人的时候,跌跌撞撞地到处走,一会儿都不安分。又对一切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动一动。我的眼睛一刻都不能离开她,在哪里干活时,必须把她带到哪儿。
做饭时,把小尿盆拿进厨房,想办法哄着她让她坐上去不要动;擦地时,要逗她在学步车里多呆一会儿,以便空出两只手来拿拖布;洗衣服时先把她放进洗衣桶里,趁她对那“新环境”还有点新鲜,我赶快把衣服较脏的部分在脸盆里用手先揉搓一下。
但她并不愿受我的摆布,经常是我急着要做饭,她抱住我腿缠磨着要抱抱;我想洗碗,她拒绝了递到她手中的玩具,要我讲故事;我急着赶快吃完饭上班,她却把饭洒了一身,需要重新换衣服……我忙得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真是觉得需要长出三头六臂来才能应付。
我以前一直不太会干家务活。我是家中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从小被惯得游手好闲;结婚后又遇个勤快先生,家里的活儿差不多都让他干了。这一下子独自一人又忙孩子又忙家务,还要上班,实在是太累了。我的血压降到令大夫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认为我应该卧床休息了,但我却一样不少地干着。
婆婆不放心,再次捎话来,要我把孩子送回去。在另一个城市的大姐也想帮我带孩子,她儿子当时已上小学,她工作不太忙又做事麻利。我知道她们都很会照顾孩子,但我还是决定自己带,对她们的好意都谢绝了。
我能这样坚持,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婆婆没上过学,她这方面肯定不如我。二是考虑孩子的感情。我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奶奶和大姨再疼她,她也需要天天看到妈妈,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妈妈。
我周围不少人都把孩子送给住在外地的老人看,一个月或几个月去看一次孩子。他们都说孩子小不懂事,哭上几天就不想妈了,习惯了就好了。我不认为事情这么简单,这一点从圆圆当时突然看不到爸爸的惶惑上就能感觉到。
她虽然不会说,但从她的一些表现和偶然的一些词语表达,我能感觉出她小小的心一定是因为长时间看不到爸爸而难过。如果她再突然看不到妈妈,而她和奶奶、大姨又不太熟悉,真难以想象那样的话,孩子小小的心会有多么痛苦。同时我也考虑,如果现在狠心把她送给奶奶或大姨,两三年后我把她接回来,她不知又要有多长一段时间的情感失落。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他们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儿童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出生后头两年中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即使这些顾虑都不存在,单为了亲眼见证孩子一天天的成长,我也要自己带孩子。这个问题上我几乎没犹豫过。
她爸爸到南方一年后,我也从单位办了留职停薪,开始了一起走南闯北的日子。我们好几年稳定不下来,工作一直很忙很累;但我们始终把圆圆带在身边,没让她离开一天。
并非整个过程让我们觉得多么不容易,多么苦多么累;恰恰相反,“艰苦”的时间很短,很快过去。孩子实际上是越来越好带。在父母的亲自养育下,圆圆的智力和情感两方面都发育得很健康,她身上没有任何让我们头痛的、难以解决的毛病。包括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我们都一直感觉既简单又顺手。
这方面的轻松,孩子越大越显现出来。我们甚至发自内心地有一种遗憾——孩子怎么长得那么快,还没玩够,就突然间长大了。
周围的一些人看见我们似乎从来不为孩子操心,孩子却成绩好,又懂事,觉得我们做家长很轻松,就羡慕我们命好。
这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些家长,当孩子小时候,他们对孩子何等怠慢。有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人忙着喝酒应酬;有的人整天沉醉在麻将桌上。我甚至见过一位母亲,她仅仅是出于对婆婆给妯娌看孩子的嫉妒,就硬要把自己已经三岁的孩子也送给住在另一个县城的婆婆。这样的父母,孩子小时候,他们不关注他的情感需求和教育需求,到孩子大了,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才对自己的孩子抱怨连连,感叹自己命苦,感叹做家长不容易。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金的功效。这个“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如果把这件事做反了,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不把教育孩子当回事,到孩子长大了,不知会有多少麻烦。有谁能把一张乱涂乱画的纸擦干净呢?
2007年从《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件事。一个叫陈宇的上海男孩子,从大学退学,离家出走,五年杳无音讯。父母多次外出寻找未果,至今仍... -->>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
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圆圆一岁零三个月时,她爸爸在原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到厦门工作去了。我当时还在原单位上班,一个人带孩子生活,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而家里的老人当时又都无法过来帮忙。
圆圆的姥姥在另外一个县城里,距离我们当时居住的内蒙古集宁市得七、八个小时的车程,并且她姥爷当时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她奶奶住在更远的一个旗,坐班车得十几个小时,家里也一大摊子活儿,走不开。但她奶奶在圆圆还未出生时就对我们说过,要是上班忙,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由她来照顾。现在知道圆圆的爸爸要到外地工作,就更急切地要求我把孩子送回去,说她肯定能把孩子照顾好。
我知道婆婆是个又干净又麻利的人,也很慈爱,在饮食起居方面肯定比我会照顾孩子。但我谢绝了,我要自己带孩子。
我们当时已在附近找了一个老太太,白天上班时把孩子送去,中午和晚上下班了接孩子回家,一天接送四趟。先生到厦门后我和老太太商量,又给她加了些钱,中午就不接孩子了。
但我并不因此稍有轻松。自从有了孩子,家务活就仿佛乘以了3,一下变得多起来。以前她爸爸在家,我俩一人干活一人看孩子,尚且忙得团团转,现在我一个人既要干活又要看护着她,感觉家务活在乘以3的基础上又乘以了2。
圆圆当时刚学会走路,正是最累人的时候,跌跌撞撞地到处走,一会儿都不安分。又对一切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动一动。我的眼睛一刻都不能离开她,在哪里干活时,必须把她带到哪儿。
做饭时,把小尿盆拿进厨房,想办法哄着她让她坐上去不要动;擦地时,要逗她在学步车里多呆一会儿,以便空出两只手来拿拖布;洗衣服时先把她放进洗衣桶里,趁她对那“新环境”还有点新鲜,我赶快把衣服较脏的部分在脸盆里用手先揉搓一下。
但她并不愿受我的摆布,经常是我急着要做饭,她抱住我腿缠磨着要抱抱;我想洗碗,她拒绝了递到她手中的玩具,要我讲故事;我急着赶快吃完饭上班,她却把饭洒了一身,需要重新换衣服……我忙得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真是觉得需要长出三头六臂来才能应付。
我以前一直不太会干家务活。我是家中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从小被惯得游手好闲;结婚后又遇个勤快先生,家里的活儿差不多都让他干了。这一下子独自一人又忙孩子又忙家务,还要上班,实在是太累了。我的血压降到令大夫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认为我应该卧床休息了,但我却一样不少地干着。
婆婆不放心,再次捎话来,要我把孩子送回去。在另一个城市的大姐也想帮我带孩子,她儿子当时已上小学,她工作不太忙又做事麻利。我知道她们都很会照顾孩子,但我还是决定自己带,对她们的好意都谢绝了。
我能这样坚持,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婆婆没上过学,她这方面肯定不如我。二是考虑孩子的感情。我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奶奶和大姨再疼她,她也需要天天看到妈妈,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妈妈。
我周围不少人都把孩子送给住在外地的老人看,一个月或几个月去看一次孩子。他们都说孩子小不懂事,哭上几天就不想妈了,习惯了就好了。我不认为事情这么简单,这一点从圆圆当时突然看不到爸爸的惶惑上就能感觉到。
她虽然不会说,但从她的一些表现和偶然的一些词语表达,我能感觉出她小小的心一定是因为长时间看不到爸爸而难过。如果她再突然看不到妈妈,而她和奶奶、大姨又不太熟悉,真难以想象那样的话,孩子小小的心会有多么痛苦。同时我也考虑,如果现在狠心把她送给奶奶或大姨,两三年后我把她接回来,她不知又要有多长一段时间的情感失落。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他们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儿童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出生后头两年中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即使这些顾虑都不存在,单为了亲眼见证孩子一天天的成长,我也要自己带孩子。这个问题上我几乎没犹豫过。
她爸爸到南方一年后,我也从单位办了留职停薪,开始了一起走南闯北的日子。我们好几年稳定不下来,工作一直很忙很累;但我们始终把圆圆带在身边,没让她离开一天。
并非整个过程让我们觉得多么不容易,多么苦多么累;恰恰相反,“艰苦”的时间很短,很快过去。孩子实际上是越来越好带。在父母的亲自养育下,圆圆的智力和情感两方面都发育得很健康,她身上没有任何让我们头痛的、难以解决的毛病。包括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我们都一直感觉既简单又顺手。
这方面的轻松,孩子越大越显现出来。我们甚至发自内心地有一种遗憾——孩子怎么长得那么快,还没玩够,就突然间长大了。
周围的一些人看见我们似乎从来不为孩子操心,孩子却成绩好,又懂事,觉得我们做家长很轻松,就羡慕我们命好。
这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些家长,当孩子小时候,他们对孩子何等怠慢。有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人忙着喝酒应酬;有的人整天沉醉在麻将桌上。我甚至见过一位母亲,她仅仅是出于对婆婆给妯娌看孩子的嫉妒,就硬要把自己已经三岁的孩子也送给住在另一个县城的婆婆。这样的父母,孩子小时候,他们不关注他的情感需求和教育需求,到孩子大了,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才对自己的孩子抱怨连连,感叹自己命苦,感叹做家长不容易。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金的功效。这个“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如果把这件事做反了,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不把教育孩子当回事,到孩子长大了,不知会有多少麻烦。有谁能把一张乱涂乱画的纸擦干净呢?
2007年从《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件事。一个叫陈宇的上海男孩子,从大学退学,离家出走,五年杳无音讯。父母多次外出寻找未果,至今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