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昏君自救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坐上了那个高不可攀的位置之后,李重润似乎才开始逐渐地认同父亲曾经说过的“这个位置最是任性,也最是任性不得”是几个意思了。
尽管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也有中宗皇帝的传位圣旨,可是成为皇帝之后,李重润发现,之前对于父亲忠心不二的臣子们并不一定就是会效忠自己的。
即便他也能理解,可总觉得心里有些别扭不舒服。
唐隆元年,明宗李重润开始了自己的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千古的至理名言,李重润也不例外,他也想要属于自己的人马在朝堂上替自己冲锋陷阵,让他身居局外,居中调动,掌控朝堂。
解决这个问题么,至少是有三五种法子的,比如说开恩科取士,比如说提拔姻亲外戚,比如说联姻。
不过李重润始终记得父亲的教导,做皇帝的,首先自己要堂堂正正了才行,否则你走了小道儿,就会有了缺点,很容易就被人给钻了空子的。
即便是实力不济,可是只要堂堂正正,总有那么一天,能强大起来,让别人臣服的。
当然,这也不能说就不用那些小手段了,不过总要把握好了度才行。
自相矛盾的一番话,不是吗?
可是脑残粉的李重润还是从其中领悟出了很多的道理来,想想皇父是如何利用酷吏清理朝堂的,就能看出来小手段的好处来了。
好吧,皇家人,总是能自圆其说不是吗?所以,李重润,你赢了。
尽管本朝的国教便是佛教,可就是因此,僧尼的数量越发地多了起来,其中鱼龙混杂,这些人不事生产,而且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
于是,明宗陛下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
四月,下敕灭佛,规定西京长安只能保留4座寺庙,每寺留僧10人,东京洛阳留2寺,其余节度使的治州共34州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庙全部摧毁,僧尼皆令还俗,所有废寺铜铸的佛像、钟磬全部销熔铸钱,铁铸的交本州销铸为农具。
到当年八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武宗灭佛的真是数据)
西汉时传入华夏大地的佛教,到了隋唐时期是到了发展的顶峰时期,明宗李重润的抑佛政策让佛教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过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太多的抵触,可见僧尼的势力扩张到了什么地步了。
社会矛盾之下,李重润的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反对意见,反而朝野之间一片叫好声!
经过这次灭佛,佛教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遭废,经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也由极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受过朝廷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们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其它从西域传来的宗教如祆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均受到打击。华夏的道教慢慢地有了抬头的趋势,佛教的发展陷入了一片惨淡之中,
抑佛事件的影响力不仅于此,而且唐亡之后,宋朝直接就推崇道教了,压根儿就不搭理佛家了。
明宗皇帝大兴文治,将中宗皇帝设立的修书院和莲花台合并起来,成立了集贤院。
明宗设立了选贤任能的标准,注重士人的“德、能”,而且还特别地强调了,德在前,能在后,必须是有德行之人才能居高位!
明宗皇帝的几位宰相都是天下赫赫威名之人,比如说皇父留下的姚崇,姚崇此人最大的贡献便是对于各种贪腐的治理。
即便是朝野之间一片反对之声,可是李重润坚决地站在了姚崇的身后,支持他整肃吏治,改革弊政,使的朝堂上出现了新的局面,而且通过姚崇新政之后,李重润彻底地掌控了朝堂,将那些因为反对而反对的反对党们给清除出了朝堂。
大唐的开明在明宗时期达到了巅峰,大量的番邦异族人来大唐经商、定居,明宗皇帝似乎对于这种情况早有预料,特意地颁发了两本关于番邦异族之人定居大唐的律法,于其中规定了胡人异族的权力和义务。
对于有极大贡献的异族人,李重润也不吝奖赏,异族人入朝为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还出现了封爵的情况,不过这毕竟是少数。不过正是因为这种种的优待,越来越多的胡人异族们想方设法地来到了中土大唐,学习和感受这里的先进和强大。
当然,中宗皇帝时,便有索元礼这样的胡人在朝为官,所以对于异族人为官,朝野之间虽然也有反对之声,可并没有掀起什么大浪潮来。
明宗时期的大唐就是这样地骄傲和自信,唐隆二年,明宗下令恢复了丝绸之路,使的大唐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大增。
朝廷对于农事和农人的重视在李重润手里也玩出了不同的花样来,中宗皇帝任命了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
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 -->>
坐上了那个高不可攀的位置之后,李重润似乎才开始逐渐地认同父亲曾经说过的“这个位置最是任性,也最是任性不得”是几个意思了。
尽管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也有中宗皇帝的传位圣旨,可是成为皇帝之后,李重润发现,之前对于父亲忠心不二的臣子们并不一定就是会效忠自己的。
即便他也能理解,可总觉得心里有些别扭不舒服。
唐隆元年,明宗李重润开始了自己的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千古的至理名言,李重润也不例外,他也想要属于自己的人马在朝堂上替自己冲锋陷阵,让他身居局外,居中调动,掌控朝堂。
解决这个问题么,至少是有三五种法子的,比如说开恩科取士,比如说提拔姻亲外戚,比如说联姻。
不过李重润始终记得父亲的教导,做皇帝的,首先自己要堂堂正正了才行,否则你走了小道儿,就会有了缺点,很容易就被人给钻了空子的。
即便是实力不济,可是只要堂堂正正,总有那么一天,能强大起来,让别人臣服的。
当然,这也不能说就不用那些小手段了,不过总要把握好了度才行。
自相矛盾的一番话,不是吗?
可是脑残粉的李重润还是从其中领悟出了很多的道理来,想想皇父是如何利用酷吏清理朝堂的,就能看出来小手段的好处来了。
好吧,皇家人,总是能自圆其说不是吗?所以,李重润,你赢了。
尽管本朝的国教便是佛教,可就是因此,僧尼的数量越发地多了起来,其中鱼龙混杂,这些人不事生产,而且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
于是,明宗陛下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
四月,下敕灭佛,规定西京长安只能保留4座寺庙,每寺留僧10人,东京洛阳留2寺,其余节度使的治州共34州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庙全部摧毁,僧尼皆令还俗,所有废寺铜铸的佛像、钟磬全部销熔铸钱,铁铸的交本州销铸为农具。
到当年八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武宗灭佛的真是数据)
西汉时传入华夏大地的佛教,到了隋唐时期是到了发展的顶峰时期,明宗李重润的抑佛政策让佛教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过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太多的抵触,可见僧尼的势力扩张到了什么地步了。
社会矛盾之下,李重润的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反对意见,反而朝野之间一片叫好声!
经过这次灭佛,佛教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遭废,经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也由极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受过朝廷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们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其它从西域传来的宗教如祆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均受到打击。华夏的道教慢慢地有了抬头的趋势,佛教的发展陷入了一片惨淡之中,
抑佛事件的影响力不仅于此,而且唐亡之后,宋朝直接就推崇道教了,压根儿就不搭理佛家了。
明宗皇帝大兴文治,将中宗皇帝设立的修书院和莲花台合并起来,成立了集贤院。
明宗设立了选贤任能的标准,注重士人的“德、能”,而且还特别地强调了,德在前,能在后,必须是有德行之人才能居高位!
明宗皇帝的几位宰相都是天下赫赫威名之人,比如说皇父留下的姚崇,姚崇此人最大的贡献便是对于各种贪腐的治理。
即便是朝野之间一片反对之声,可是李重润坚决地站在了姚崇的身后,支持他整肃吏治,改革弊政,使的朝堂上出现了新的局面,而且通过姚崇新政之后,李重润彻底地掌控了朝堂,将那些因为反对而反对的反对党们给清除出了朝堂。
大唐的开明在明宗时期达到了巅峰,大量的番邦异族人来大唐经商、定居,明宗皇帝似乎对于这种情况早有预料,特意地颁发了两本关于番邦异族之人定居大唐的律法,于其中规定了胡人异族的权力和义务。
对于有极大贡献的异族人,李重润也不吝奖赏,异族人入朝为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还出现了封爵的情况,不过这毕竟是少数。不过正是因为这种种的优待,越来越多的胡人异族们想方设法地来到了中土大唐,学习和感受这里的先进和强大。
当然,中宗皇帝时,便有索元礼这样的胡人在朝为官,所以对于异族人为官,朝野之间虽然也有反对之声,可并没有掀起什么大浪潮来。
明宗时期的大唐就是这样地骄傲和自信,唐隆二年,明宗下令恢复了丝绸之路,使的大唐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大增。
朝廷对于农事和农人的重视在李重润手里也玩出了不同的花样来,中宗皇帝任命了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
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