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昏君自救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没有什么怪癖,夫妻之间感情一日深似一日。
公主殿下身边也没有那种万恶的老嬷嬷,阻碍着小夫妻俩不让见面之类的。(清朝时公主身边的万恶老嬷嬷制度其实在明朝时就是存在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清廷公主的专属了。)
究其原因么,还不是因为皇帝陛下的占有欲太强,他爱女成痴,自然不希望女儿受了束缚,自然是不肯安排别人管着女儿的,他甚至巴不得公主身边都是凶恶之人,帮着闺女欺负别人呢。
至于杨家众人,对于公主也是一万个满意,不满意又能如何?
所以大家表面上维持着和睦也就是了,反正也没有利益冲突,甚至因为杨家有了这位公主殿下的庇护,将来的路更好走了!
太子殿下和公主的感情甚好,想想都让杨家人激动。
不过对于杨慎来说,可不全是好事儿,比如说,妻子带着孩子跟着岳父全国游荡什么的,留下自己一个人守着偌大的府邸,还要承受皇帝的压榨。
简直再憋闷也没有了。
公主殿下的小日子过的美满,杨慎在朝堂上也是大展抱负,和新帝俩人配合默契,誓要为万民开太平。
少年轻狂,这种誓言大家伙儿都说过,倒也不稀奇。
好在这两位不是那种嘴遁点满之人,脚踏实地做事,倒也让各方的满意。
至于不满意的,自动屏蔽忽略了就是。
宁安带着儿子,陪着父亲游历天下,自己开了眼界,又教育了儿子,孝顺了父亲。
简直一举多得,不过就是委屈了丈夫,宁安自信杨慎定然是能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
可惜,面对男人的恶劣性时,宁安也只能选择委屈自己。
尽管没有庶子这种碍眼的生物出现,而且杨慎也在听说妻子回来时,第一时间处置了两名女子。
宁安也只能当做不知情,可惜,偌大的公主府,什么事情能瞒得过女主人呢?
宁安选择了委曲求全,并不代表他的父兄也会让她受了这个委屈。
明熙宗觉得杨慎实在是太不知好歹!娶了金枝玉叶,位高权重,竟然还敢给自己的妹子委屈受,简直不可理喻。
杨慎却不觉得自己犯错了,大家都是男人,公主一去一年多,难道自己就要委屈压抑自己么?
至于公主殿下在外面洁身自好,那不是应该的吗?
女人,终究是弱势的一方。
宁安的这种选择,让明熙宗父子觉得怒不可遏,当然,还有几分恨铁不成钢!
也为将来杨慎被贬埋下了根由。
杨慎似乎是察觉到了些许什么,不过他并不为意,继续和公主过这琴瑟和鸣的日子。
至少表面上如此,至于私下,那是人家夫妻私事,也没有人变态到要去窥探的地步。
可惜别人不知情,明熙宗父子能不知情吗?
自从回京之后,宁安再也没有和杨慎同房过。
尽管表面上维持着和睦,不过明熙宗父子比谁都了解宁安宁折不弯的性子。
也是当皇帝的惯坏了女儿,自以为自己能护佑她一辈子平安喜乐。
没想到,还是让闺女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杨慎也算是做了很多男人做不到的事情,道歉认错。
可惜,感情之事,一旦有了瑕疵,破镜难圆!
而且有一就有二,杨慎很快地又犯事儿了,这次竟然是楚楼妓馆那种地方。
官员之间的交往,同僚的人情往来,逢场作戏,自己也没有过夜,杨慎并不认为自己有哪里不对了。
宁安却是彻底地对丈夫死心了。
双方的境界不同,也就没必要勉强了。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分居生活。
好在这种情况在很多官员家庭是正常现象,所以别人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尽管三妻四妾只会出现在戏文里,不过还是职位越高,女人越多,官员纳妾那也是有规定的,并不会让你想弄几个女人就弄几个就是了。
杨慎身边出现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女人,补齐了身边的缺之外,杨慎也是一副君子模样。
宁安选择了视而不见,反正杨慎现在也不会到自己的公主府来,除非必要,她也不去杨家大宅。
眼不见为净!
明熙宗终于看不下去了,皇帝亲自动手揍了妹婿一通,不过尽管如此,覆水难收,宁安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上皇病逝,宁安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孝期,且和兄长一起开始礼佛茹素。
也许经书念的多了,她整个人也变的平和清冷了。对着丈夫,也能真正的和睦相处了。
至少能像是一家人一样说话了,至于其他,一概不提。
尽管不知道宁安经历过什么,不过杨慎似乎有些惶恐,又有些怀念曾经鲜活的公主了。
只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杨慎并不觉得自己犯错,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宁安也不责怪他,到底是自己苛求了,所以才会成现在这幅样子。
只是可怜了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正常的家庭!不像自己,能有一个包容的父亲。
宁安在为自己的孩子感叹,殊不知他们还觉得母亲可怜呢!
满腔情谊被辜负,目前他们是不能理解,可是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母亲的变化,所以对于父亲的抵触自然就是正常的了。
宁安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一切,只能希望杨慎包容吧。至少孩子们是他的骨肉,父子天伦,他也应该能包容的。
这是宁安的想法!
至于杨慎,他自己也不知道,对上孩子们不经意中厌恶的眼神时,自己的那种暴躁算什么!
光熙十五年,杨慎被贬云南,家产籍没,杨氏一族流放!
明熙宗希望能将妹妹和外甥,外甥女接回宫中赡养,可惜的是,公主殿下的选择再一次出乎意料。
她竟然选择了带着子孙一同前往云南,陪着流放的杨慎。
磕磕绊绊一辈子了,宁安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执着什么。
当然,也是为皇家的名声着想,她不想让人诟病自己的教养。
所以,陪伴着杨慎流放云南,尽管是流放,不过杨慎一家人的生活并不艰难,甚至杨慎都是自由身一样,可以离开云南回川蜀新都老家。
光熙三十年,皇帝退位,步着父亲的后尘,游历天下,来到了云南。
不过没想到,却是回不去了,和自己的妹妹宁安公主一起,溘然长逝!
最后兄妹俩算是解开了彼此的心结,一直不理解妹子的明熙宗也只能长叹,当初若是自己和父亲将妹子宠的更无法无天一些,是不是会更好?
当初若是选择一个吃软饭的家伙,会不会比较好一些?
只是后悔又能如何?已经晚了,不是吗?
杨慎其实早就后悔了,可是后悔又能如何?作为男人,身为驸马,自认为是委屈了自己,尽管位高权重,自己也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啊。
可是在外人看来呢?
杨慎就是个仗着出身好,有个好爹,又娶了好妻子的玩意儿罢了。
少有才气,以至于他中了状元,杨廷和都不会遭受弹劾的大才子,能没有点傲气吗?
明朝的言官通常都是节气之辈,而且大有粪土万户侯的气度。
对于*没有一点儿好感,即便是首辅又如何?若果真你的子孙科考成绩好,不仅没人夸赞“虎父无犬子”,反而这些人是真能上折子弹劾你,光明正大地骂你“子凭父贵”、“作弊之疑”,像是张居正,王锡爵这样平日里在朝堂上威风八面之人,听到儿子成绩好,都忍不住变了面色。
可想而知,明朝言官的战斗力了。
可恰恰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特例,当时的杨廷和还是内阁,尽管不是首辅,不过作为帝师,杨廷和的影响力显然不是盖的。
他的儿子杨慎被钦点为状元,言官们屁都没放一个,显然他们也认同杨慎是实至名归的!
#论出名要趁早的必要性#
呃,不,这就表明了杨慎的学识和能力是被世人认可的,所以杨廷和才不怕儿子受到诟病,受到影响,支持儿子娶了宁安公主。他觉得自己为家族的发展和壮大找了个大靠山!
可惜的是,时间久了呢?
在朝堂上的攻讦可不讲究什么君子之仪,不讲究不许人身攻击。
恰恰相反,很多人都找不到杨慎的问题,只能从家庭上面攻讦,不就是个吃软饭的小白脸吗?
这种话出口之后,杨慎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久了呢?
心理能舒服吗?
怎么可能?
所以他的选择导致了自己的家庭悲剧,不过宁安何其无辜!
宁安至死都没有说过一句抱怨之言,杨慎却是内疚不已。
不过佳人已逝,内疚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宁安公主逝世一周年,驸马杨慎病逝。杨慎死之后,新帝恢复了这位姑父的名誉待遇。
不过杨氏一族,自此还是散了,宁安公主的子孙几乎没有踏足朝堂之人,都是飘散各地,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
,又没有什么怪癖,夫妻之间感情一日深似一日。
公主殿下身边也没有那种万恶的老嬷嬷,阻碍着小夫妻俩不让见面之类的。(清朝时公主身边的万恶老嬷嬷制度其实在明朝时就是存在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清廷公主的专属了。)
究其原因么,还不是因为皇帝陛下的占有欲太强,他爱女成痴,自然不希望女儿受了束缚,自然是不肯安排别人管着女儿的,他甚至巴不得公主身边都是凶恶之人,帮着闺女欺负别人呢。
至于杨家众人,对于公主也是一万个满意,不满意又能如何?
所以大家表面上维持着和睦也就是了,反正也没有利益冲突,甚至因为杨家有了这位公主殿下的庇护,将来的路更好走了!
太子殿下和公主的感情甚好,想想都让杨家人激动。
不过对于杨慎来说,可不全是好事儿,比如说,妻子带着孩子跟着岳父全国游荡什么的,留下自己一个人守着偌大的府邸,还要承受皇帝的压榨。
简直再憋闷也没有了。
公主殿下的小日子过的美满,杨慎在朝堂上也是大展抱负,和新帝俩人配合默契,誓要为万民开太平。
少年轻狂,这种誓言大家伙儿都说过,倒也不稀奇。
好在这两位不是那种嘴遁点满之人,脚踏实地做事,倒也让各方的满意。
至于不满意的,自动屏蔽忽略了就是。
宁安带着儿子,陪着父亲游历天下,自己开了眼界,又教育了儿子,孝顺了父亲。
简直一举多得,不过就是委屈了丈夫,宁安自信杨慎定然是能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
可惜,面对男人的恶劣性时,宁安也只能选择委屈自己。
尽管没有庶子这种碍眼的生物出现,而且杨慎也在听说妻子回来时,第一时间处置了两名女子。
宁安也只能当做不知情,可惜,偌大的公主府,什么事情能瞒得过女主人呢?
宁安选择了委曲求全,并不代表他的父兄也会让她受了这个委屈。
明熙宗觉得杨慎实在是太不知好歹!娶了金枝玉叶,位高权重,竟然还敢给自己的妹子委屈受,简直不可理喻。
杨慎却不觉得自己犯错了,大家都是男人,公主一去一年多,难道自己就要委屈压抑自己么?
至于公主殿下在外面洁身自好,那不是应该的吗?
女人,终究是弱势的一方。
宁安的这种选择,让明熙宗父子觉得怒不可遏,当然,还有几分恨铁不成钢!
也为将来杨慎被贬埋下了根由。
杨慎似乎是察觉到了些许什么,不过他并不为意,继续和公主过这琴瑟和鸣的日子。
至少表面上如此,至于私下,那是人家夫妻私事,也没有人变态到要去窥探的地步。
可惜别人不知情,明熙宗父子能不知情吗?
自从回京之后,宁安再也没有和杨慎同房过。
尽管表面上维持着和睦,不过明熙宗父子比谁都了解宁安宁折不弯的性子。
也是当皇帝的惯坏了女儿,自以为自己能护佑她一辈子平安喜乐。
没想到,还是让闺女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杨慎也算是做了很多男人做不到的事情,道歉认错。
可惜,感情之事,一旦有了瑕疵,破镜难圆!
而且有一就有二,杨慎很快地又犯事儿了,这次竟然是楚楼妓馆那种地方。
官员之间的交往,同僚的人情往来,逢场作戏,自己也没有过夜,杨慎并不认为自己有哪里不对了。
宁安却是彻底地对丈夫死心了。
双方的境界不同,也就没必要勉强了。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分居生活。
好在这种情况在很多官员家庭是正常现象,所以别人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尽管三妻四妾只会出现在戏文里,不过还是职位越高,女人越多,官员纳妾那也是有规定的,并不会让你想弄几个女人就弄几个就是了。
杨慎身边出现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女人,补齐了身边的缺之外,杨慎也是一副君子模样。
宁安选择了视而不见,反正杨慎现在也不会到自己的公主府来,除非必要,她也不去杨家大宅。
眼不见为净!
明熙宗终于看不下去了,皇帝亲自动手揍了妹婿一通,不过尽管如此,覆水难收,宁安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上皇病逝,宁安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孝期,且和兄长一起开始礼佛茹素。
也许经书念的多了,她整个人也变的平和清冷了。对着丈夫,也能真正的和睦相处了。
至少能像是一家人一样说话了,至于其他,一概不提。
尽管不知道宁安经历过什么,不过杨慎似乎有些惶恐,又有些怀念曾经鲜活的公主了。
只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杨慎并不觉得自己犯错,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宁安也不责怪他,到底是自己苛求了,所以才会成现在这幅样子。
只是可怜了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正常的家庭!不像自己,能有一个包容的父亲。
宁安在为自己的孩子感叹,殊不知他们还觉得母亲可怜呢!
满腔情谊被辜负,目前他们是不能理解,可是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母亲的变化,所以对于父亲的抵触自然就是正常的了。
宁安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一切,只能希望杨慎包容吧。至少孩子们是他的骨肉,父子天伦,他也应该能包容的。
这是宁安的想法!
至于杨慎,他自己也不知道,对上孩子们不经意中厌恶的眼神时,自己的那种暴躁算什么!
光熙十五年,杨慎被贬云南,家产籍没,杨氏一族流放!
明熙宗希望能将妹妹和外甥,外甥女接回宫中赡养,可惜的是,公主殿下的选择再一次出乎意料。
她竟然选择了带着子孙一同前往云南,陪着流放的杨慎。
磕磕绊绊一辈子了,宁安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执着什么。
当然,也是为皇家的名声着想,她不想让人诟病自己的教养。
所以,陪伴着杨慎流放云南,尽管是流放,不过杨慎一家人的生活并不艰难,甚至杨慎都是自由身一样,可以离开云南回川蜀新都老家。
光熙三十年,皇帝退位,步着父亲的后尘,游历天下,来到了云南。
不过没想到,却是回不去了,和自己的妹妹宁安公主一起,溘然长逝!
最后兄妹俩算是解开了彼此的心结,一直不理解妹子的明熙宗也只能长叹,当初若是自己和父亲将妹子宠的更无法无天一些,是不是会更好?
当初若是选择一个吃软饭的家伙,会不会比较好一些?
只是后悔又能如何?已经晚了,不是吗?
杨慎其实早就后悔了,可是后悔又能如何?作为男人,身为驸马,自认为是委屈了自己,尽管位高权重,自己也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啊。
可是在外人看来呢?
杨慎就是个仗着出身好,有个好爹,又娶了好妻子的玩意儿罢了。
少有才气,以至于他中了状元,杨廷和都不会遭受弹劾的大才子,能没有点傲气吗?
明朝的言官通常都是节气之辈,而且大有粪土万户侯的气度。
对于*没有一点儿好感,即便是首辅又如何?若果真你的子孙科考成绩好,不仅没人夸赞“虎父无犬子”,反而这些人是真能上折子弹劾你,光明正大地骂你“子凭父贵”、“作弊之疑”,像是张居正,王锡爵这样平日里在朝堂上威风八面之人,听到儿子成绩好,都忍不住变了面色。
可想而知,明朝言官的战斗力了。
可恰恰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特例,当时的杨廷和还是内阁,尽管不是首辅,不过作为帝师,杨廷和的影响力显然不是盖的。
他的儿子杨慎被钦点为状元,言官们屁都没放一个,显然他们也认同杨慎是实至名归的!
#论出名要趁早的必要性#
呃,不,这就表明了杨慎的学识和能力是被世人认可的,所以杨廷和才不怕儿子受到诟病,受到影响,支持儿子娶了宁安公主。他觉得自己为家族的发展和壮大找了个大靠山!
可惜的是,时间久了呢?
在朝堂上的攻讦可不讲究什么君子之仪,不讲究不许人身攻击。
恰恰相反,很多人都找不到杨慎的问题,只能从家庭上面攻讦,不就是个吃软饭的小白脸吗?
这种话出口之后,杨慎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久了呢?
心理能舒服吗?
怎么可能?
所以他的选择导致了自己的家庭悲剧,不过宁安何其无辜!
宁安至死都没有说过一句抱怨之言,杨慎却是内疚不已。
不过佳人已逝,内疚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宁安公主逝世一周年,驸马杨慎病逝。杨慎死之后,新帝恢复了这位姑父的名誉待遇。
不过杨氏一族,自此还是散了,宁安公主的子孙几乎没有踏足朝堂之人,都是飘散各地,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