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办!杀了他便了事,可整个大唐的权贵都在兼并土地,甚至军队的高官,你能去杀谁?又杀得了谁?以皇祖父这么长的执政时间尚且投鼠忌器,你刚刚坐镇东宫就想破冰吗?你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会容忍你登基皇位吗?”
见孙儿要开口,李隆基摆了摆手道:“你先不要说话,听朕说下去,朕正是知道土地问题严重,才表示支持你解决土地兼并,但朕不认可你的方式,朕希望你将来坐稳皇位后再动手徐徐削之,这才是稳妥之计,而不是现在就动手,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培植建立自己的势力,这样等你接朕之位后,你才能迅速坐稳皇位,才有人会听你的指挥,替你办事,你的旨意才能走出皇宫,落实到大唐的每一个州县。”
祖父的谆谆教诲使李豫深受感动,但土地问题的急迫性又让他觉得时不我待,而且他认为并不需要清算土地旧帐,只是遏制土地的继续兼并恶化,这其实并不难,只要能处理几个民愤最大的权贵,便能收到儆示的效果,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皇祖父仍然不肯作为,上次李庆安已经查出庆王圈地一案,皇祖父完全可以拿他来做文章,杀一儆百,可皇祖父最后还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这明显就是没有诚意,或许就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把最后积累的风险都推给自己。
李豫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垂手不语,李隆基看出了他的心中并未服气,这个孙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也难怪了,看来这是一个固执的年轻人,也将是一个得罪人的皇帝,也罢,做皇帝总归是要得罪人,自己不肯得罪权贵,就让孙儿来做恶人吧!先让他体会一下为政的艰险,也是不坏事,可是自己又必须保住孙儿的储君之位,让他不能因此被罢黜。
李隆基不由想到了自己今天的布局,今天的布局其实就是为保住孙儿的皇储之位而做的准备,是他考虑已久的方案,提拔能力出众、且为官清廉的李岘,他是宗室,又是原来的东宫党,这是为了让宗室支持李豫,其次提拔韦涣和裴旻,不仅因为他们是东宫党人,更重要他们代表了大唐的两大世家,韦氏和裴氏,这是为了让世家支持李豫,而崔家和杨国忠走得太近,所以他没有考虑崔翘,再次便是提拔李庆安为相,这固然是为了让李豫得到军方的支持,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李庆安一直便是他打算留给太子的柱梁,原本是想留王忠嗣给李亨,但王忠嗣权势涨得太快,在他还没有准备好时,王忠嗣便成熟了,再放下去迟早是个祸患,从他敢违抗圣意,拒绝攻打石堡城便可见端倪。
在军权上他眼中容不下半点沙子,这便是他除掉王忠嗣的原因,而李庆安则是他继王忠嗣后又选定给继承者的柱梁,尤其是长孙,他们两人年纪相仿,他们的思想更加接近,而且李庆安对前太子的忠心一直令他赞赏,他需要李庆安这个么强有力的地方诸侯来保护他的孙子,先让李庆安在安西发展实力,待长孙继位前,便可将他调到陇右河西,以强大的军队来保护新皇的改革。
这就是李隆基考虑了整整两年的布局,他还不想告诉孙子,而是让他自己慢慢地领悟,这样才是他的进步,得让他慢慢学会运用帝王之术来解决问题。
想到这,李隆基便微微笑道:“时间还长,以后有时间我们慢慢谈,另外,我会让高力士去东宫,他是朕的忠仆,他会教你如何处置政务。”
李豫再次跪下,给李隆基重重磕了两个头,“孙儿谢祖父的教诲!”
李豫告退了,李隆基有些疲乏,他正要下令摆驾回宫,这时一直候在旁边的鱼朝恩小声道:“陛下,高翁说有急事要见陛下。”
鱼朝恩原本是给李隆基研磨的小宦官,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深得宦官总管高力士赏识,便慢慢将他提升为御书房主管,鱼朝恩伺候李隆基处理公务也有十几年时间了,至今从无过失,也被李隆基认可,但两年前东宫案爆发后,太子被废,在这个重大问题上高力士没有支持李隆基,而是极力替李亨辩解,这使他们之间牢固的信任关系出现了裂痕,李隆基开始慢慢疏远高力士,先是剥夺了他批阅奏折的权力,又剥夺了他主管监军宦官的权力,最后连随身伺候也不大用他了,而鱼朝恩便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脱颖而出,渐渐取代了高力士,成为李隆基身边的第一宦官,但唯一美中不足便是鱼朝恩名不正言不顺,内侍监令还是高力士,不是他鱼朝恩,高力士还是骠骑大将军、渤海郡公,他鱼朝恩什么都不是,只是个宦官而已,因此他要想真正取代高力士,唯一的办法就是高力士离去,今天鱼朝恩终于看到机会了,刚才高力士来求见圣上,乞骸骨告老还乡,这是鱼朝恩梦寐以求之事,所以尽管李隆基疲惫不堪,鱼朝恩还是要让李隆基接见高力士,错过这个机会,不定高力士就反悔了。
李隆基正好也要找高力士,便点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鱼朝恩大喜,慌忙跑去通告高力士,片刻,高力士走进了御书房,他是来告老还乡,想着终于要离开他伺候了近五十年的圣上,高力士心中也有些不胜唏嘘,他慢慢跪了下来,“老奴参见圣上!”
高力士可以说是李隆基最信赖之人,他与高力士名为主仆,实际情为手足,他给了高力士最大的恩宠,高力士给了他最大的忠心,只是在废太子一事,他们终于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竟使他们不能相容,高力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深深刺痛了他,他说,‘陛下晚年废太子,必将使手足相残,亲情泯灭。’
现在这句话不幸被高力士说中了,几个儿子为争位东宫势同水火,棣王还丧心狂,炮制御驾前刺杀的假案,现在再看高力士,李隆基心中也涌起了无限的内疚,他笑了笑道:“大将军来见朕还要禀报吗?怎么越来越生分了。”
高力士心中难过,颤声道:“宫中有规矩,老奴不随驾伺候,就要先报后见。”
“规定是人定的,那朕就改一改这条规矩,以后大将军除外。”
高力士暗叹一口气,还有以后吗?他摸出乞退的奏折,递给李隆基道:“这是老奴给陛下上的折子,恳求陛下恩准!”
李隆基一眼瞥见奏折上有个‘退’字,便将它反转过来,用茶杯扣住不看,笑道:“今天朕立长孙为储君,大将军以为如何?”
“这是陛下明智之举,老奴支持。”
李隆基听他说支持,心中蓦地松了,这是他最想听到的一句话,高力士一直在太子之事上和他唱反调,今天他终于认可了自己的决定,李隆基悬在半空中的心一下子落地了,他忍不住靠在龙榻上呵呵笑了起来,心中觉得畅快无比。
“陛下既然已立储君,老奴心事也了,特请陛下恩准老奴告老还乡。”
“不!”李隆基断然拒绝了,这下把旁边鱼朝恩的心给悬了起来,不等高力士再说话,李隆基便抢先道:“大将军的心意朕明白,但朕最信得过之人便是大将军,朕恳请大将军能替朕教导长孙,辅助他处理政务,教授他为君之道,大将军,看在我们五十年的交情上,就再帮帮朕吧!”
泪水蓦地从高力士的眼中涌了出来,五十年的交情,圣上终于认可自己了吗?为了这句话,这一刻高力士情愿为李隆基而死,他泪流满面,重重地磕了一个头,悲声道:“老奴遵旨!”
好办!杀了他便了事,可整个大唐的权贵都在兼并土地,甚至军队的高官,你能去杀谁?又杀得了谁?以皇祖父这么长的执政时间尚且投鼠忌器,你刚刚坐镇东宫就想破冰吗?你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会容忍你登基皇位吗?”
见孙儿要开口,李隆基摆了摆手道:“你先不要说话,听朕说下去,朕正是知道土地问题严重,才表示支持你解决土地兼并,但朕不认可你的方式,朕希望你将来坐稳皇位后再动手徐徐削之,这才是稳妥之计,而不是现在就动手,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培植建立自己的势力,这样等你接朕之位后,你才能迅速坐稳皇位,才有人会听你的指挥,替你办事,你的旨意才能走出皇宫,落实到大唐的每一个州县。”
祖父的谆谆教诲使李豫深受感动,但土地问题的急迫性又让他觉得时不我待,而且他认为并不需要清算土地旧帐,只是遏制土地的继续兼并恶化,这其实并不难,只要能处理几个民愤最大的权贵,便能收到儆示的效果,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皇祖父仍然不肯作为,上次李庆安已经查出庆王圈地一案,皇祖父完全可以拿他来做文章,杀一儆百,可皇祖父最后还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这明显就是没有诚意,或许就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把最后积累的风险都推给自己。
李豫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垂手不语,李隆基看出了他的心中并未服气,这个孙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也难怪了,看来这是一个固执的年轻人,也将是一个得罪人的皇帝,也罢,做皇帝总归是要得罪人,自己不肯得罪权贵,就让孙儿来做恶人吧!先让他体会一下为政的艰险,也是不坏事,可是自己又必须保住孙儿的储君之位,让他不能因此被罢黜。
李隆基不由想到了自己今天的布局,今天的布局其实就是为保住孙儿的皇储之位而做的准备,是他考虑已久的方案,提拔能力出众、且为官清廉的李岘,他是宗室,又是原来的东宫党,这是为了让宗室支持李豫,其次提拔韦涣和裴旻,不仅因为他们是东宫党人,更重要他们代表了大唐的两大世家,韦氏和裴氏,这是为了让世家支持李豫,而崔家和杨国忠走得太近,所以他没有考虑崔翘,再次便是提拔李庆安为相,这固然是为了让李豫得到军方的支持,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李庆安一直便是他打算留给太子的柱梁,原本是想留王忠嗣给李亨,但王忠嗣权势涨得太快,在他还没有准备好时,王忠嗣便成熟了,再放下去迟早是个祸患,从他敢违抗圣意,拒绝攻打石堡城便可见端倪。
在军权上他眼中容不下半点沙子,这便是他除掉王忠嗣的原因,而李庆安则是他继王忠嗣后又选定给继承者的柱梁,尤其是长孙,他们两人年纪相仿,他们的思想更加接近,而且李庆安对前太子的忠心一直令他赞赏,他需要李庆安这个么强有力的地方诸侯来保护他的孙子,先让李庆安在安西发展实力,待长孙继位前,便可将他调到陇右河西,以强大的军队来保护新皇的改革。
这就是李隆基考虑了整整两年的布局,他还不想告诉孙子,而是让他自己慢慢地领悟,这样才是他的进步,得让他慢慢学会运用帝王之术来解决问题。
想到这,李隆基便微微笑道:“时间还长,以后有时间我们慢慢谈,另外,我会让高力士去东宫,他是朕的忠仆,他会教你如何处置政务。”
李豫再次跪下,给李隆基重重磕了两个头,“孙儿谢祖父的教诲!”
李豫告退了,李隆基有些疲乏,他正要下令摆驾回宫,这时一直候在旁边的鱼朝恩小声道:“陛下,高翁说有急事要见陛下。”
鱼朝恩原本是给李隆基研磨的小宦官,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深得宦官总管高力士赏识,便慢慢将他提升为御书房主管,鱼朝恩伺候李隆基处理公务也有十几年时间了,至今从无过失,也被李隆基认可,但两年前东宫案爆发后,太子被废,在这个重大问题上高力士没有支持李隆基,而是极力替李亨辩解,这使他们之间牢固的信任关系出现了裂痕,李隆基开始慢慢疏远高力士,先是剥夺了他批阅奏折的权力,又剥夺了他主管监军宦官的权力,最后连随身伺候也不大用他了,而鱼朝恩便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脱颖而出,渐渐取代了高力士,成为李隆基身边的第一宦官,但唯一美中不足便是鱼朝恩名不正言不顺,内侍监令还是高力士,不是他鱼朝恩,高力士还是骠骑大将军、渤海郡公,他鱼朝恩什么都不是,只是个宦官而已,因此他要想真正取代高力士,唯一的办法就是高力士离去,今天鱼朝恩终于看到机会了,刚才高力士来求见圣上,乞骸骨告老还乡,这是鱼朝恩梦寐以求之事,所以尽管李隆基疲惫不堪,鱼朝恩还是要让李隆基接见高力士,错过这个机会,不定高力士就反悔了。
李隆基正好也要找高力士,便点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鱼朝恩大喜,慌忙跑去通告高力士,片刻,高力士走进了御书房,他是来告老还乡,想着终于要离开他伺候了近五十年的圣上,高力士心中也有些不胜唏嘘,他慢慢跪了下来,“老奴参见圣上!”
高力士可以说是李隆基最信赖之人,他与高力士名为主仆,实际情为手足,他给了高力士最大的恩宠,高力士给了他最大的忠心,只是在废太子一事,他们终于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竟使他们不能相容,高力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深深刺痛了他,他说,‘陛下晚年废太子,必将使手足相残,亲情泯灭。’
现在这句话不幸被高力士说中了,几个儿子为争位东宫势同水火,棣王还丧心狂,炮制御驾前刺杀的假案,现在再看高力士,李隆基心中也涌起了无限的内疚,他笑了笑道:“大将军来见朕还要禀报吗?怎么越来越生分了。”
高力士心中难过,颤声道:“宫中有规矩,老奴不随驾伺候,就要先报后见。”
“规定是人定的,那朕就改一改这条规矩,以后大将军除外。”
高力士暗叹一口气,还有以后吗?他摸出乞退的奏折,递给李隆基道:“这是老奴给陛下上的折子,恳求陛下恩准!”
李隆基一眼瞥见奏折上有个‘退’字,便将它反转过来,用茶杯扣住不看,笑道:“今天朕立长孙为储君,大将军以为如何?”
“这是陛下明智之举,老奴支持。”
李隆基听他说支持,心中蓦地松了,这是他最想听到的一句话,高力士一直在太子之事上和他唱反调,今天他终于认可了自己的决定,李隆基悬在半空中的心一下子落地了,他忍不住靠在龙榻上呵呵笑了起来,心中觉得畅快无比。
“陛下既然已立储君,老奴心事也了,特请陛下恩准老奴告老还乡。”
“不!”李隆基断然拒绝了,这下把旁边鱼朝恩的心给悬了起来,不等高力士再说话,李隆基便抢先道:“大将军的心意朕明白,但朕最信得过之人便是大将军,朕恳请大将军能替朕教导长孙,辅助他处理政务,教授他为君之道,大将军,看在我们五十年的交情上,就再帮帮朕吧!”
泪水蓦地从高力士的眼中涌了出来,五十年的交情,圣上终于认可自己了吗?为了这句话,这一刻高力士情愿为李隆基而死,他泪流满面,重重地磕了一个头,悲声道:“老奴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