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世伯,两广之事,请您不必担心。小侄倒是有点放心不下陕西,据说小皇上对王辅臣下了大赌注了。”尚之信微眯着双眼说道。
耿精忠也接过话头说道:“王辅臣这个人我也知道,是个意马心猿、首鼠两端的奸滑之辈。老世伯不得不防啊,应麒世兄那里有消息吗?”
耿精忠说的这个“应麒世兄”,就是吴三桂的侄子吴应麒。自从吴应熊被招了额驸,羁留京师之后,吴应麒就成了吴三桂手下最得力的人。吴三桂把他派到西安,为的就是监视马鹞子王辅臣,最近,听到朝廷的消息,又把汪士荣派去帮忙,可是这个底儿吴三桂是不肯说出来的。此时听他们二人异口同声地说王辅臣的事,便淡淡一笑答道:
“王辅臣再狡猾,也并不敢得罪老夫。他是我一手栽培起来的,你们看,这是他刚刚送来的信。”吴三桂顺手就从衣袖里掏出一封密信,递到尚< 可喜手上,耿精忠也凑了过去,一起观看。
尚之信接过来一看,不禁喜形于色,原来,这是王辅臣写给吴三桂的一封信,在信上劝吴三桂及早起事。“好啊!这简直是马鹞子的一份卖身契!好,有这封信在,王辅臣就得乖乖地为五华山当一尊护山大神,他就是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尚之信还在涛涛不绝他说着,耿精忠在一旁沉思了一会却冷冷地撂过来一句话:“不见得吧,王辅臣是行伍出身。他自己写不了这封信。假如他借个什么理由。把代他写信的秀才杀了,这封信便一文不值了。”
一言说出,把还在兴头上的尚之信,驳得无言可对,神情沮丧。耿精忠清楚的记得,王辅臣在三番之战开始后,本身是想隔岸观火,待价而沽的。可是先是被清兵的一顿武力威慑,加上周培公的孤身说降,最终是归降了朝廷,给了吴三桂极其致命的一击。
这个时候,吴三桂的顶级谋士刘玄初开了口说道:“世子说的不错,不过,王辅臣虽是心怀异志,但只要好好拢络,不愁不为我们所用。所以我看也不能把这信看得太轻。我们应该腹有良谋,更要胸有大志。”他的话语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像是本来不愿意说的。最终思考之后又发表了意见。
说起这个刘玄初,可不得了。自二十六岁入吴家幕府,已是四十多年,吴三桂素来敬重他,但在大事上,有很多并不听他的,头一件事发生在清兵入关之前,刘玄初便劝吴三桂早作南撤打算,让李自成与清兵先打,巧收渔翁之利,可是吴三桂不听。到了顺治末年朝廷下诏各藩裁兵,吴三桂倒是听了刘玄初劝告,谎报明永历在缅甸境内蠢蠢欲动,不但没裁兵,而且捞了大批军饷,但不料吴三桂竞假戏真做,逼迫缅王交出了永历帝朱由榔,亲令绞死在迫死坡,一下子在天下人面前弄臭了名声,刘玄初从此气得得了咯血病。
三年前,刘玄初劝吴三桂与鳌拜携起手来搅乱政局,吴三桂却又置之不理,坐看康熙成了气候。这些往事,使刘玄初对吴三桂丧失了信心,他恨吴三桂太不争气了。可是,想想反清复明光复祖业的前程,除了吴三桂,别人又都不行。此刻见大家都在静听他说话,便又振作起来,喘了一大口气说道:“三王如今都在这里,眼前的局势,其实这就是一次竭诸候之力攻伐夷狄的小孟津会。不过,眼下三家兵力不过三十万,粮饷虽多,却靠朝廷供应,一旦断了这粮源,立时就会显得拮据,所以此刻厉兵秣马,广积钱粮才是明智的选择。”
耿精忠久仰刘玄初的大名,今日一见更是欢喜,心下想着,既然吴三桂不大重用这位刘先生,自己是否有机会将他弄到福建去。耿精忠在座上略一躬身对着刘玄初问道:“依先生看,下一步该当如何?”
刘玄初神色庄重地说道:“此乃非常之举,朝廷不动,则我们不动。我想这个局势保持不了多久了。到时候,不管是那一方率先发动,都会牵扯到诸公的身家性命,而且事关百万生灵涂炭!如果举事失败,清廷天下便固若磐石了!所以心里再急,也要慎上加慎。我们雄据云贵粤闽,占铁盐茶马之利,兼山川关河之险,先要把治下百姓生业弄好,不要光指望朝廷那几两银子过日子。内修政务,外连藏回、养马练兵,结交将领。朝廷一旦撤藩,便等于授我口实,然后誓师东进,则能一战而胜,舍此别无良策。”
尚之信在广东号称魔王,杀人如麻,刘玄初的这些话他虽觉有理,却认为失之过缓,不如速战速决更好,于是含笑说道:“果然好!不过请先生留意,朝廷也在这么作,而且我们无法和他比!去年擒了鳌拜,便立即下令停禁圈地,秋季又是大熟,北方七十州免了钱粮;听说又调于成龙为河道总督,黄淮的治理也就是眼前的事;康熙元年士子应试不足额,今年听说满京都是公车会式的举人!他占了中央形势,时不我待呀!”
刘玄初手扶椅背,听得很认真。等尚之信说完,便笑道:“我说持重,是内紧外松,加紧准备,并没有说慢慢来。朝廷的难处也很多。一半的岁入都拿来给了我们,还要免捐收买民心,同时又要治理黄河,哪有钱来打仗?民心也不稳,黄淮决口灾民很多,北边的朱三太子也搅得凶!”
听到这里,耿精忠也接口道:“我也早听说过这位朱三太子,北方几省,他的势力发展的也不小的,光是信徒就算有两百万。虽然信徒不能全部变为士卒。但是凑齐三五万还是不成问题的。”
“真有这么厉害?”尚之信有些不信。他一直呆在广东。还真就没有听过朱三太子的名号。“这也不对啊,前明崇祯皇帝的血裔不是都已经死绝了吗,从哪儿又冒出个朱三太子?”
“不管他是真是假,只要对咱们有所帮助,就可以作为咱们的盟友。只是像他这样的开香堂广招信徒,怎么看... -->>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世伯,两广之事,请您不必担心。小侄倒是有点放心不下陕西,据说小皇上对王辅臣下了大赌注了。”尚之信微眯着双眼说道。
耿精忠也接过话头说道:“王辅臣这个人我也知道,是个意马心猿、首鼠两端的奸滑之辈。老世伯不得不防啊,应麒世兄那里有消息吗?”
耿精忠说的这个“应麒世兄”,就是吴三桂的侄子吴应麒。自从吴应熊被招了额驸,羁留京师之后,吴应麒就成了吴三桂手下最得力的人。吴三桂把他派到西安,为的就是监视马鹞子王辅臣,最近,听到朝廷的消息,又把汪士荣派去帮忙,可是这个底儿吴三桂是不肯说出来的。此时听他们二人异口同声地说王辅臣的事,便淡淡一笑答道:
“王辅臣再狡猾,也并不敢得罪老夫。他是我一手栽培起来的,你们看,这是他刚刚送来的信。”吴三桂顺手就从衣袖里掏出一封密信,递到尚< 可喜手上,耿精忠也凑了过去,一起观看。
尚之信接过来一看,不禁喜形于色,原来,这是王辅臣写给吴三桂的一封信,在信上劝吴三桂及早起事。“好啊!这简直是马鹞子的一份卖身契!好,有这封信在,王辅臣就得乖乖地为五华山当一尊护山大神,他就是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尚之信还在涛涛不绝他说着,耿精忠在一旁沉思了一会却冷冷地撂过来一句话:“不见得吧,王辅臣是行伍出身。他自己写不了这封信。假如他借个什么理由。把代他写信的秀才杀了,这封信便一文不值了。”
一言说出,把还在兴头上的尚之信,驳得无言可对,神情沮丧。耿精忠清楚的记得,王辅臣在三番之战开始后,本身是想隔岸观火,待价而沽的。可是先是被清兵的一顿武力威慑,加上周培公的孤身说降,最终是归降了朝廷,给了吴三桂极其致命的一击。
这个时候,吴三桂的顶级谋士刘玄初开了口说道:“世子说的不错,不过,王辅臣虽是心怀异志,但只要好好拢络,不愁不为我们所用。所以我看也不能把这信看得太轻。我们应该腹有良谋,更要胸有大志。”他的话语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像是本来不愿意说的。最终思考之后又发表了意见。
说起这个刘玄初,可不得了。自二十六岁入吴家幕府,已是四十多年,吴三桂素来敬重他,但在大事上,有很多并不听他的,头一件事发生在清兵入关之前,刘玄初便劝吴三桂早作南撤打算,让李自成与清兵先打,巧收渔翁之利,可是吴三桂不听。到了顺治末年朝廷下诏各藩裁兵,吴三桂倒是听了刘玄初劝告,谎报明永历在缅甸境内蠢蠢欲动,不但没裁兵,而且捞了大批军饷,但不料吴三桂竞假戏真做,逼迫缅王交出了永历帝朱由榔,亲令绞死在迫死坡,一下子在天下人面前弄臭了名声,刘玄初从此气得得了咯血病。
三年前,刘玄初劝吴三桂与鳌拜携起手来搅乱政局,吴三桂却又置之不理,坐看康熙成了气候。这些往事,使刘玄初对吴三桂丧失了信心,他恨吴三桂太不争气了。可是,想想反清复明光复祖业的前程,除了吴三桂,别人又都不行。此刻见大家都在静听他说话,便又振作起来,喘了一大口气说道:“三王如今都在这里,眼前的局势,其实这就是一次竭诸候之力攻伐夷狄的小孟津会。不过,眼下三家兵力不过三十万,粮饷虽多,却靠朝廷供应,一旦断了这粮源,立时就会显得拮据,所以此刻厉兵秣马,广积钱粮才是明智的选择。”
耿精忠久仰刘玄初的大名,今日一见更是欢喜,心下想着,既然吴三桂不大重用这位刘先生,自己是否有机会将他弄到福建去。耿精忠在座上略一躬身对着刘玄初问道:“依先生看,下一步该当如何?”
刘玄初神色庄重地说道:“此乃非常之举,朝廷不动,则我们不动。我想这个局势保持不了多久了。到时候,不管是那一方率先发动,都会牵扯到诸公的身家性命,而且事关百万生灵涂炭!如果举事失败,清廷天下便固若磐石了!所以心里再急,也要慎上加慎。我们雄据云贵粤闽,占铁盐茶马之利,兼山川关河之险,先要把治下百姓生业弄好,不要光指望朝廷那几两银子过日子。内修政务,外连藏回、养马练兵,结交将领。朝廷一旦撤藩,便等于授我口实,然后誓师东进,则能一战而胜,舍此别无良策。”
尚之信在广东号称魔王,杀人如麻,刘玄初的这些话他虽觉有理,却认为失之过缓,不如速战速决更好,于是含笑说道:“果然好!不过请先生留意,朝廷也在这么作,而且我们无法和他比!去年擒了鳌拜,便立即下令停禁圈地,秋季又是大熟,北方七十州免了钱粮;听说又调于成龙为河道总督,黄淮的治理也就是眼前的事;康熙元年士子应试不足额,今年听说满京都是公车会式的举人!他占了中央形势,时不我待呀!”
刘玄初手扶椅背,听得很认真。等尚之信说完,便笑道:“我说持重,是内紧外松,加紧准备,并没有说慢慢来。朝廷的难处也很多。一半的岁入都拿来给了我们,还要免捐收买民心,同时又要治理黄河,哪有钱来打仗?民心也不稳,黄淮决口灾民很多,北边的朱三太子也搅得凶!”
听到这里,耿精忠也接口道:“我也早听说过这位朱三太子,北方几省,他的势力发展的也不小的,光是信徒就算有两百万。虽然信徒不能全部变为士卒。但是凑齐三五万还是不成问题的。”
“真有这么厉害?”尚之信有些不信。他一直呆在广东。还真就没有听过朱三太子的名号。“这也不对啊,前明崇祯皇帝的血裔不是都已经死绝了吗,从哪儿又冒出个朱三太子?”
“不管他是真是假,只要对咱们有所帮助,就可以作为咱们的盟友。只是像他这样的开香堂广招信徒,怎么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