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相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见卢灿面露笑容,温碧璃猜到这两件物品捡漏了。
她拿着手镜,当成扇子摇了摇,太沉,好奇的问道,“阿灿,这东西有什么历史吗?”
卢灿将那块铜胎画珐琅背板抽给她看,指了指那个正字,“这是本世纪初东瀛大正天皇的物品,不知怎么流落到宫外。”
“大正?天皇?就凭这个字就能确定?”
大正她不熟,可天皇她很清楚代表着什么,惊讶的捂着嘴。又从卢灿手中拿过这块背板,怎么也看不明白,一个字,怎么就能鉴定一件物品的使用者?
“当然没这么简单。”温碧璃的话恰到好处的挠到卢灿的痒处——成功鉴定一件物品之后,许多鉴定者都喜欢将心中的喜悦分享给别人。
卢灿此时正是这种状态,“鉴定一件物品,需要综合考虑它的各种要素,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实物鉴定,第一条一定要通过其风格来判定它的年代。喏…”他指了指手柄和镶边的仙鹤纹,“这种纹饰是东瀛明治时代的典型风格,因此,我能大致判定它的基本年代。”
“第二,我们需要判定使用者的身份。”
“这把梳子是特别定制的,铁力木的骨刺全手工削制,这不是一般人能使用的;其次背板上的皇宫图像也预知使用者身份不一般。要知道,东瀛皇室的规矩要比清代皇室更森严,普通人不可能也不敢用这种图案做背景;第三,铜胎画珐琅的技法,也不是一般饰品所能拥有的,因为它是前清皇室专用技法。这里能够使用到,极有可能是清末时东营商人将内廷工匠带到东瀛,献给皇室的。”
“这样一来,范围就缩小很多。”
“再看到这个正字印,我就能联想到大正天皇。”
“再结合大正天皇的性格,基本就能确定,东西就是他的。”
“为什么?大正天皇有什么特殊的吗?”温碧璃对古董一窍不通,对大正天皇根本就没概念。
不怪她,这位天皇原本就是个悲剧。
从他继位到裕仁摄政,只有十年时间,这位天皇其实就是明治和裕仁之间的过度。
大正天皇在婴儿时期的确曾患脑膜炎,精神状态非常糟,曾经在国会议事堂将诏书卷起来当望远镜,恰好被西方记者捕捉到,这件事以“望远镜事件”闻名于世。
《大正天皇实录》(1968年出版)很清晰的记载这位天皇的两大怪癖。
其一就是喜欢往胡须、头发上抹凡士林,梳大背头;其二,大正是个西方崇拜者,喜欢穿着德国骑兵装束,经常骑着高头大马在宫中横冲直撞。
卢灿有些怀疑,这背面的肖像,是不是就是大正本人。
有了这两件东西垫底,卢灿心理安稳多了。只是,东瀛皇室一向管理严格,很少有物品外流,也不知道这两件物品怎么就流落到民间?稍后可以问问长泽茂。
东瀛的古董市,好东西真不少,可摊主也不傻,要价并不低,以拾万日元做本金,真心购置不了多少东西。
捡漏真心不容易,卢灿将这条通道逛完,也不过买了两件不错的物品。
一把江户时期宫廷式样的侍女团扇,正被温碧璃拿在手中扇凉遮光呢。她并不知道,这扇面是江户时期细川家御用画师杉谷行直的作品。
也算一件不错的东瀛老文物。
丁一忠手中拎着的行囊中,还有一件“重量级”家伙——明治时期九层掐丝点焊镂空银球。这只直径只有十公分的银球,内部竟然有八层,每一层银球都是活动的,而且卢灿所能看到的三四层,每一层的银质刻花,各不相同。
这种银质同心圆镂空球,它的工艺特色在于,由内之外,一层层的点焊球体、银片刻花,一点不能马虎,非常繁琐复杂,堪称东瀛银器制作工艺的典范。
这两件物品,卢灿准备送入虎园博物馆,找合适的机会,将其展览出来。
当然,如果稍后长泽茂愿意用他的藏品进行置换,卢灿也不反对。
即便是大正天皇的那两件日用品,在卢灿的眼中,除了名人效应之外,其艺术价值不算太高——最能体现艺术性的铜胎画珐琅与他手中所拥有的,相差两条街。
这四件物品,已经接近拾万日元,主要是后两件物品,不算捡漏。此时,他也无视拾万本金的限制,大不了,到时候拿出几件凑够拾万,超额的,不算到捡漏物件中间去就成。
走完一条通道,卢灿大概明白,在东瀛古董市中,最难捡漏的就是金银器,其次是近现代艺术品,这些摊主很懂行,画作也普遍被重视,珠宝捡漏也很难,最容易捡漏的反而是字幅!
东瀛人对书法作品的价值评估,似乎没有太多的标准,而且对书法的价值,认可度并不高,这可能与他们从未真正形成明晰的书法流派有关。
即便是在东瀛影响最大的“世尊寺流”,也不过是有一些突出的特点而已。因此,东瀛普通的古董商,对书法作品的研究,并不深。
因此,卢灿很快调整自己的目标,将自己的目标重点锁定在书法作品上。
第... -->>
见卢灿面露笑容,温碧璃猜到这两件物品捡漏了。
她拿着手镜,当成扇子摇了摇,太沉,好奇的问道,“阿灿,这东西有什么历史吗?”
卢灿将那块铜胎画珐琅背板抽给她看,指了指那个正字,“这是本世纪初东瀛大正天皇的物品,不知怎么流落到宫外。”
“大正?天皇?就凭这个字就能确定?”
大正她不熟,可天皇她很清楚代表着什么,惊讶的捂着嘴。又从卢灿手中拿过这块背板,怎么也看不明白,一个字,怎么就能鉴定一件物品的使用者?
“当然没这么简单。”温碧璃的话恰到好处的挠到卢灿的痒处——成功鉴定一件物品之后,许多鉴定者都喜欢将心中的喜悦分享给别人。
卢灿此时正是这种状态,“鉴定一件物品,需要综合考虑它的各种要素,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实物鉴定,第一条一定要通过其风格来判定它的年代。喏…”他指了指手柄和镶边的仙鹤纹,“这种纹饰是东瀛明治时代的典型风格,因此,我能大致判定它的基本年代。”
“第二,我们需要判定使用者的身份。”
“这把梳子是特别定制的,铁力木的骨刺全手工削制,这不是一般人能使用的;其次背板上的皇宫图像也预知使用者身份不一般。要知道,东瀛皇室的规矩要比清代皇室更森严,普通人不可能也不敢用这种图案做背景;第三,铜胎画珐琅的技法,也不是一般饰品所能拥有的,因为它是前清皇室专用技法。这里能够使用到,极有可能是清末时东营商人将内廷工匠带到东瀛,献给皇室的。”
“这样一来,范围就缩小很多。”
“再看到这个正字印,我就能联想到大正天皇。”
“再结合大正天皇的性格,基本就能确定,东西就是他的。”
“为什么?大正天皇有什么特殊的吗?”温碧璃对古董一窍不通,对大正天皇根本就没概念。
不怪她,这位天皇原本就是个悲剧。
从他继位到裕仁摄政,只有十年时间,这位天皇其实就是明治和裕仁之间的过度。
大正天皇在婴儿时期的确曾患脑膜炎,精神状态非常糟,曾经在国会议事堂将诏书卷起来当望远镜,恰好被西方记者捕捉到,这件事以“望远镜事件”闻名于世。
《大正天皇实录》(1968年出版)很清晰的记载这位天皇的两大怪癖。
其一就是喜欢往胡须、头发上抹凡士林,梳大背头;其二,大正是个西方崇拜者,喜欢穿着德国骑兵装束,经常骑着高头大马在宫中横冲直撞。
卢灿有些怀疑,这背面的肖像,是不是就是大正本人。
有了这两件东西垫底,卢灿心理安稳多了。只是,东瀛皇室一向管理严格,很少有物品外流,也不知道这两件物品怎么就流落到民间?稍后可以问问长泽茂。
东瀛的古董市,好东西真不少,可摊主也不傻,要价并不低,以拾万日元做本金,真心购置不了多少东西。
捡漏真心不容易,卢灿将这条通道逛完,也不过买了两件不错的物品。
一把江户时期宫廷式样的侍女团扇,正被温碧璃拿在手中扇凉遮光呢。她并不知道,这扇面是江户时期细川家御用画师杉谷行直的作品。
也算一件不错的东瀛老文物。
丁一忠手中拎着的行囊中,还有一件“重量级”家伙——明治时期九层掐丝点焊镂空银球。这只直径只有十公分的银球,内部竟然有八层,每一层银球都是活动的,而且卢灿所能看到的三四层,每一层的银质刻花,各不相同。
这种银质同心圆镂空球,它的工艺特色在于,由内之外,一层层的点焊球体、银片刻花,一点不能马虎,非常繁琐复杂,堪称东瀛银器制作工艺的典范。
这两件物品,卢灿准备送入虎园博物馆,找合适的机会,将其展览出来。
当然,如果稍后长泽茂愿意用他的藏品进行置换,卢灿也不反对。
即便是大正天皇的那两件日用品,在卢灿的眼中,除了名人效应之外,其艺术价值不算太高——最能体现艺术性的铜胎画珐琅与他手中所拥有的,相差两条街。
这四件物品,已经接近拾万日元,主要是后两件物品,不算捡漏。此时,他也无视拾万本金的限制,大不了,到时候拿出几件凑够拾万,超额的,不算到捡漏物件中间去就成。
走完一条通道,卢灿大概明白,在东瀛古董市中,最难捡漏的就是金银器,其次是近现代艺术品,这些摊主很懂行,画作也普遍被重视,珠宝捡漏也很难,最容易捡漏的反而是字幅!
东瀛人对书法作品的价值评估,似乎没有太多的标准,而且对书法的价值,认可度并不高,这可能与他们从未真正形成明晰的书法流派有关。
即便是在东瀛影响最大的“世尊寺流”,也不过是有一些突出的特点而已。因此,东瀛普通的古董商,对书法作品的研究,并不深。
因此,卢灿很快调整自己的目标,将自己的目标重点锁定在书法作品上。
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