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来,唐五都只能望洋兴叹,空有一腔抱负却不得其门而入。
其实,这个事现在回头说起来,也确实是天意弄人。
原本,从去年开始,食品公司就传出了要进行体制改革,放开经营由私人承包的风声,而那个时候,唐家兄弟根本就还没有出事。但据说当时公司的一把手马上就要面临退休了,年纪太大思想又僵化,他坚决不同意,放言说在厂里熬了一辈子,他下了,后人怎么干他管不了,但他自己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绝对不能让这个厂在他手里完蛋。
于是,这个事就一直拖到了今年,直到那位一把手正式退休之后两个月,也就是何勇回来的第二个月月底,才正式变成了现实。
承包人是当时食品公司的一个副主任,姓马。
当时这种基层单位的中层干部,手上不可能有那么多钱。而且小小的九镇乡下人,又在体制内待了多半辈子,就算有那么多钱,也不见得有那样宏伟的眼光和胆量,敢一把压出去自己单干。
那马主任哪里得的钱来承包食品公司呢?
因为有个人找他合伙,不但允诺由他来全权管理,而且只要他出少部分钱保证诚意,大头由那个人来出。这样的好事,怎么可能不答应,于是,马主任就堂而皇之成为了体制改革之后的食品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不过,这个一把手只是明面上的,背后真正的老板当然就是出钱的那个人。
那个人就是何勇。
何勇,一个没见有多显赫的小流子,还是刚刚跑路回来,他又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呢?
一方面,他确实有,至于怎么有的,谁也不知道。就连我们这样的关系,他也从来不曾给我透露过半点。但是我和铁明私下都认为,那应该是唐五的钱。唐五的钱,留给了何勇。因为,直到唐五、秦三再次回到九镇,犯下那件惊天大案,又双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止,他们都没有用过很多钱。那这些年来,唐五赚的那么多钱到哪里去了呢?两相结合之下,我认为,给了何勇这个答案是靠谱的。
毕竟,一林一死,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何勇都是唐五当之无愧的衣钵传人。
另一方面,何勇找我和夏冬都开了口,分别借了三万。在当时,三万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当时说一个人有钱,还是叫“万元户”。所以,借出这笔钱的时候,我虽然没有犹豫,但也还是有些担心,要何勇多考虑考虑。我愚蠢的逻辑是,一门连国家都撑不下去的生意,一个老百姓怎么可能做得好?
皮铁明的看法完全不同。
等何勇借完钱的第二天,铁明知道了何勇要承包食品公司的消息,给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勇jī巴这下要发大财了。”
听完铁明的分析之后,我有些后悔,我很想入股。表达了这个意思之后,铁明又说了一句话:“算了吧,要入股就不用过一晚上,等到今天了,昨天就入了。”
当时,铁明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看着他,我才突然意识到,不知为何,昨天何勇只提借钱,提都没有提过要与我合作的想法。左思右想,有些不忿,有些怅然,却也拉不下脸主动要求,也就只得作罢。
食品公司虽然私营了,但按规定市面上卖的盖了戳的正规生猪肉还是只能由那里统一屠宰。于是,承包下公司之后,何勇带着人光明正大地横扫了九镇周边乡下几个偷偷摸摸的私人屠宰点,并且每天都安排专人蹲守巡视,检查猪肉的戳记。唐五超前了所处时代五年,想要垄断肉制品的计划自此正式形成。
多年之后,风光无限的马主任早已退休,人们早就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现在,九镇的老人无一例外都羡慕而调侃地称呼他为“马百万”。
像是收购站一样,何勇同样也没有亲自参与管理食品公司,他把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让给了马主任。收猪巡查,打击私点等外围事务则交给了北条。
而他自己,则开始操办起了真正奠定了他江山基业的第三件事——蔬菜。
一九九〇年之前,九镇并没有正规的蔬菜市场。
通常都是周边乡下的菜农自己家地里种的蔬菜,有多余的,就挑个担子到九镇上来贩卖,换点活钱。菜农来自各乡各村,靠哪边近就在哪边卖。地点并不统一,新码头、十字路口、车站,街头巷尾的到处都能看见。规模稍微大一些集中一点的,就只有从新码头开始到常鹰家粉店附近结束的一小段街面两边,最长也只有二三十来米的距离,热闹时三四十来个菜摊子,供应不了多少。所以,很多迫于无奈的九镇人,在自家门前屋后的土地上也就见缝插针地兴起了小片小片的菜园子,种些苦瓜、丝瓜、辣椒等日常蔬果,聊以度日。
在这样菜源匮乏、供应紧张的情况之下,那个时候的九镇人,如果哪个买菜去晚了,一家人就整天吃不到蔬菜。一九九〇年,为了解决镇上常居人口买菜难吃菜难的问题,当时镇政府的领导班子响应中央号召,展开了“菜篮子”工程。
工程的第一步,就是在我自己家旁边那条小巷口外面的大街上,修建了一个正规的农贸市场,所有的摊贩,无论猪牛羊肉,鱼虾土产,还是蔬菜干货都统一集中在此地经营、管理。第二,由政府出面,联系了市区的大型肉菜集散市场,每天凌晨都会由市区发来大量时鲜蔬菜。
就这样,农贸市场的菜越多,来的顾客就越多,顾客越多,职业摊贩就越多,摊贩越多,对市区上游市场的需求量就越大,供货就越多。
以来,唐五都只能望洋兴叹,空有一腔抱负却不得其门而入。
其实,这个事现在回头说起来,也确实是天意弄人。
原本,从去年开始,食品公司就传出了要进行体制改革,放开经营由私人承包的风声,而那个时候,唐家兄弟根本就还没有出事。但据说当时公司的一把手马上就要面临退休了,年纪太大思想又僵化,他坚决不同意,放言说在厂里熬了一辈子,他下了,后人怎么干他管不了,但他自己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绝对不能让这个厂在他手里完蛋。
于是,这个事就一直拖到了今年,直到那位一把手正式退休之后两个月,也就是何勇回来的第二个月月底,才正式变成了现实。
承包人是当时食品公司的一个副主任,姓马。
当时这种基层单位的中层干部,手上不可能有那么多钱。而且小小的九镇乡下人,又在体制内待了多半辈子,就算有那么多钱,也不见得有那样宏伟的眼光和胆量,敢一把压出去自己单干。
那马主任哪里得的钱来承包食品公司呢?
因为有个人找他合伙,不但允诺由他来全权管理,而且只要他出少部分钱保证诚意,大头由那个人来出。这样的好事,怎么可能不答应,于是,马主任就堂而皇之成为了体制改革之后的食品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不过,这个一把手只是明面上的,背后真正的老板当然就是出钱的那个人。
那个人就是何勇。
何勇,一个没见有多显赫的小流子,还是刚刚跑路回来,他又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呢?
一方面,他确实有,至于怎么有的,谁也不知道。就连我们这样的关系,他也从来不曾给我透露过半点。但是我和铁明私下都认为,那应该是唐五的钱。唐五的钱,留给了何勇。因为,直到唐五、秦三再次回到九镇,犯下那件惊天大案,又双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止,他们都没有用过很多钱。那这些年来,唐五赚的那么多钱到哪里去了呢?两相结合之下,我认为,给了何勇这个答案是靠谱的。
毕竟,一林一死,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何勇都是唐五当之无愧的衣钵传人。
另一方面,何勇找我和夏冬都开了口,分别借了三万。在当时,三万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当时说一个人有钱,还是叫“万元户”。所以,借出这笔钱的时候,我虽然没有犹豫,但也还是有些担心,要何勇多考虑考虑。我愚蠢的逻辑是,一门连国家都撑不下去的生意,一个老百姓怎么可能做得好?
皮铁明的看法完全不同。
等何勇借完钱的第二天,铁明知道了何勇要承包食品公司的消息,给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勇jī巴这下要发大财了。”
听完铁明的分析之后,我有些后悔,我很想入股。表达了这个意思之后,铁明又说了一句话:“算了吧,要入股就不用过一晚上,等到今天了,昨天就入了。”
当时,铁明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看着他,我才突然意识到,不知为何,昨天何勇只提借钱,提都没有提过要与我合作的想法。左思右想,有些不忿,有些怅然,却也拉不下脸主动要求,也就只得作罢。
食品公司虽然私营了,但按规定市面上卖的盖了戳的正规生猪肉还是只能由那里统一屠宰。于是,承包下公司之后,何勇带着人光明正大地横扫了九镇周边乡下几个偷偷摸摸的私人屠宰点,并且每天都安排专人蹲守巡视,检查猪肉的戳记。唐五超前了所处时代五年,想要垄断肉制品的计划自此正式形成。
多年之后,风光无限的马主任早已退休,人们早就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现在,九镇的老人无一例外都羡慕而调侃地称呼他为“马百万”。
像是收购站一样,何勇同样也没有亲自参与管理食品公司,他把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让给了马主任。收猪巡查,打击私点等外围事务则交给了北条。
而他自己,则开始操办起了真正奠定了他江山基业的第三件事——蔬菜。
一九九〇年之前,九镇并没有正规的蔬菜市场。
通常都是周边乡下的菜农自己家地里种的蔬菜,有多余的,就挑个担子到九镇上来贩卖,换点活钱。菜农来自各乡各村,靠哪边近就在哪边卖。地点并不统一,新码头、十字路口、车站,街头巷尾的到处都能看见。规模稍微大一些集中一点的,就只有从新码头开始到常鹰家粉店附近结束的一小段街面两边,最长也只有二三十来米的距离,热闹时三四十来个菜摊子,供应不了多少。所以,很多迫于无奈的九镇人,在自家门前屋后的土地上也就见缝插针地兴起了小片小片的菜园子,种些苦瓜、丝瓜、辣椒等日常蔬果,聊以度日。
在这样菜源匮乏、供应紧张的情况之下,那个时候的九镇人,如果哪个买菜去晚了,一家人就整天吃不到蔬菜。一九九〇年,为了解决镇上常居人口买菜难吃菜难的问题,当时镇政府的领导班子响应中央号召,展开了“菜篮子”工程。
工程的第一步,就是在我自己家旁边那条小巷口外面的大街上,修建了一个正规的农贸市场,所有的摊贩,无论猪牛羊肉,鱼虾土产,还是蔬菜干货都统一集中在此地经营、管理。第二,由政府出面,联系了市区的大型肉菜集散市场,每天凌晨都会由市区发来大量时鲜蔬菜。
就这样,农贸市场的菜越多,来的顾客就越多,顾客越多,职业摊贩就越多,摊贩越多,对市区上游市场的需求量就越大,供货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