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中国制造在海外(2) (2/2)
笔趣阁 www.xbqg.net,经济泡沫下的生存(财经郎眼0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是什么,其中一个商会还是广告商会,这种水平的广告商会,难怪中国广告做不好。连你的客户需要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敢上广告。我建议你们干脆把它撤了,我来帮你做还好一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有多远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除了有发展跨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现在这种结构不允许创新。改变社会结构是太大的工程,所以我看我们这制造还跟它再玩很多年。
王牧笛:咱们刚才聊危机公关,“中国制造”面临几重危机。聊到伦理因素。所谓这个“恶”,当然这种“恶”在西方看来,是一种必要的“恶”。离不开“中国制造”,包含了一种伦理的信息,有政治的标签,有刚才说价值的洼地,包括没有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包括贴牌生产OEM。“中国制造”大部分是这种,没有自主品牌的OEM。这几重危机,所以有人就会为“中国制造”想出路,就有一个媒体的想象,就是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字之差,百年的努力。
郎咸平:开玩笑,“美国创造”是几百年,才有这种创造力。我们这个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几个有创造力的人?
闫肖锋:而且我们这种板结的经济结构,都是垄断的。去创业,你让他去创新。真正高利润的那些行业全部被垄断了。你让他去研制出一种新产品,他不愿意去花这个力。宁可去跟利益集团垄断企业捆绑,去做一点小生意,都比自己辛辛苦苦去创业要好很多。
郎咸平:因为你没有这个环境。
闫肖锋:像美国的高科技,比如说美国高科技最发达的128公路的沿线。它全部是军工订单,就是军工企业的委托加工。这些高科技全部是民间制造,而不像我们,全部是垄断制造。所以实际上美国军工订单,对美国高科技的发展起着一种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就不是,所以这里边,我们说“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除了有这个发展跨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现在这种结构,不允许创新。包括大学生也是一样的,我们所有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为什么?就是为了以后到单位,好听领导的话。什么单位?公务员、国企,它就讲究这样的文化。所以这样的大学生出来就好找工作,就能够如鱼得水。你想有一种刺头,想自己有一种想法,要搞一个什么新的,到这种单位里面肯定被刷下来。所以你这样的教育体制,也不会鼓励这样的人才,所以听话跟创意构成了一个对立。
王牧笛:要听话就少有创意,是这样子啊。
郎咸平:所以你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个门槛至少短期之内是跨不过去的。要跨过门槛,整个社会的结构就要改变,不是改变产业结构。改变社会结构是太大的工程,所以我看我们这制造还要跟它再玩很多年。
王牧笛:现在西方媒体看来,“中国制造”代表着“价廉”然后“质差”,而“德国制造”表示的是一种品质。
闫肖锋:“德国和日本制造”表示的是“品质”,“瑞典制造”是等于“精确”,“美国制造”是等于“酷”,“法国和意大利制造”是等于“时尚——Fashion”,“中国制造”等于“低价”。
王牧笛:你看历史,就会发现,“德国制造”当年也面临着跟“中国制造”一样的处境。19世纪末的时候在英伦三岛上,也是说“德国制造”进来以后,英国人要给它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在英国人看来,“德国制造”就是“价廉”、“质差”。
郎咸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也是一样的。
王牧笛:但是今天“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多牛,人家走出来了。
闫肖锋:它们是怎么走出来的?它们走出来,用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另外赶上了一次国际分工,交换,好的节点上。第三就是它们没有自废武功,没有把自己的文化毁掉了,它的设计文化一直没有断。中国所谓古人传下的这套,对生活品质的讲究的这种设计文化是断了根的。你现在再让这些设计学院的、搞建筑的,重新去把这种元素找回来,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恢复。
王牧笛:我有个亲戚去德国,回来给我带了两个小东西,从中就看得出“德国制造”的强大。他带一个指甲刀,大概7欧元一个。那个指甲刀锋利且安全性极强,非常好用。还带了一块钢肥皂,这个钢肥皂是放在冰箱里,可以除去冰箱里那些肉或什么的异味,一放进去第二天异味就都没有了。他们那种制造,对于生活细节的一个关注是我们比不过的。
郎咸平:德国、日本,整个制造的基础是从19世纪开始的。德国和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整个的战斗机、军舰制造都是世界领先的。在那个基础之上,才有今天德国和日本的精密工业制造业出来的。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的制造业都是有历史的传承。我看我们中国从来就没有一个好的制造业的历史,所以我们现在等于说是在平地建高楼。
闫肖锋:“中国制造”以后也就是沿着日本和中国台湾这个路数走——傍大款经济,傍美国这个大款。目前你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因为我们制造业究竟何去何从,不是我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这是全世界已经定位好的一个分工。虽然这个分工,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也就是它们这个分工是一种剥削式的分工。这种是它们定下来的规则,你想突围吗?很难突围。虽然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痛恨这种方式,但是要突围,你必须得在现实情况之下想一想该何去何从。
的是什么,其中一个商会还是广告商会,这种水平的广告商会,难怪中国广告做不好。连你的客户需要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敢上广告。我建议你们干脆把它撤了,我来帮你做还好一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有多远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除了有发展跨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现在这种结构不允许创新。改变社会结构是太大的工程,所以我看我们这制造还跟它再玩很多年。
王牧笛:咱们刚才聊危机公关,“中国制造”面临几重危机。聊到伦理因素。所谓这个“恶”,当然这种“恶”在西方看来,是一种必要的“恶”。离不开“中国制造”,包含了一种伦理的信息,有政治的标签,有刚才说价值的洼地,包括没有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包括贴牌生产OEM。“中国制造”大部分是这种,没有自主品牌的OEM。这几重危机,所以有人就会为“中国制造”想出路,就有一个媒体的想象,就是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字之差,百年的努力。
郎咸平:开玩笑,“美国创造”是几百年,才有这种创造力。我们这个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几个有创造力的人?
闫肖锋:而且我们这种板结的经济结构,都是垄断的。去创业,你让他去创新。真正高利润的那些行业全部被垄断了。你让他去研制出一种新产品,他不愿意去花这个力。宁可去跟利益集团垄断企业捆绑,去做一点小生意,都比自己辛辛苦苦去创业要好很多。
郎咸平:因为你没有这个环境。
闫肖锋:像美国的高科技,比如说美国高科技最发达的128公路的沿线。它全部是军工订单,就是军工企业的委托加工。这些高科技全部是民间制造,而不像我们,全部是垄断制造。所以实际上美国军工订单,对美国高科技的发展起着一种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就不是,所以这里边,我们说“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除了有这个发展跨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现在这种结构,不允许创新。包括大学生也是一样的,我们所有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为什么?就是为了以后到单位,好听领导的话。什么单位?公务员、国企,它就讲究这样的文化。所以这样的大学生出来就好找工作,就能够如鱼得水。你想有一种刺头,想自己有一种想法,要搞一个什么新的,到这种单位里面肯定被刷下来。所以你这样的教育体制,也不会鼓励这样的人才,所以听话跟创意构成了一个对立。
王牧笛:要听话就少有创意,是这样子啊。
郎咸平:所以你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个门槛至少短期之内是跨不过去的。要跨过门槛,整个社会的结构就要改变,不是改变产业结构。改变社会结构是太大的工程,所以我看我们这制造还要跟它再玩很多年。
王牧笛:现在西方媒体看来,“中国制造”代表着“价廉”然后“质差”,而“德国制造”表示的是一种品质。
闫肖锋:“德国和日本制造”表示的是“品质”,“瑞典制造”是等于“精确”,“美国制造”是等于“酷”,“法国和意大利制造”是等于“时尚——Fashion”,“中国制造”等于“低价”。
王牧笛:你看历史,就会发现,“德国制造”当年也面临着跟“中国制造”一样的处境。19世纪末的时候在英伦三岛上,也是说“德国制造”进来以后,英国人要给它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在英国人看来,“德国制造”就是“价廉”、“质差”。
郎咸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也是一样的。
王牧笛:但是今天“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多牛,人家走出来了。
闫肖锋:它们是怎么走出来的?它们走出来,用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另外赶上了一次国际分工,交换,好的节点上。第三就是它们没有自废武功,没有把自己的文化毁掉了,它的设计文化一直没有断。中国所谓古人传下的这套,对生活品质的讲究的这种设计文化是断了根的。你现在再让这些设计学院的、搞建筑的,重新去把这种元素找回来,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恢复。
王牧笛:我有个亲戚去德国,回来给我带了两个小东西,从中就看得出“德国制造”的强大。他带一个指甲刀,大概7欧元一个。那个指甲刀锋利且安全性极强,非常好用。还带了一块钢肥皂,这个钢肥皂是放在冰箱里,可以除去冰箱里那些肉或什么的异味,一放进去第二天异味就都没有了。他们那种制造,对于生活细节的一个关注是我们比不过的。
郎咸平:德国、日本,整个制造的基础是从19世纪开始的。德国和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整个的战斗机、军舰制造都是世界领先的。在那个基础之上,才有今天德国和日本的精密工业制造业出来的。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的制造业都是有历史的传承。我看我们中国从来就没有一个好的制造业的历史,所以我们现在等于说是在平地建高楼。
闫肖锋:“中国制造”以后也就是沿着日本和中国台湾这个路数走——傍大款经济,傍美国这个大款。目前你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因为我们制造业究竟何去何从,不是我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这是全世界已经定位好的一个分工。虽然这个分工,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也就是它们这个分工是一种剥削式的分工。这种是它们定下来的规则,你想突围吗?很难突围。虽然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痛恨这种方式,但是要突围,你必须得在现实情况之下想一想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