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朋友(1) (2/2)
笔趣阁 www.xbqg.net,漂亮朋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意。自打马朗博走后,我一直处于无人收集紧要内幕消息的苦恼境地,报社也因此受到了损失。”
老头随即露出一副公事公办的表情,干脆摘了眼镜,面对杜洛瓦又仔细地看了看,这才说道:“杜洛瓦先生看来确实是才华横溢。他如果愿意,可以在明天下午三点来找我。这件事,我们届时再细谈。”
说完之后,稍微停顿,接着又转过身对着杜洛瓦说:“你不如马上行动起来,先给我们写一组阿尔及利亚相关事物的随笔。有关的回忆当然必不可少,但殖民化问题必须掺进去,像刚才大家讨论的那样。这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敢肯定,我们的读者会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所以务必要快!议会也即将开展对此问题的辩论,我必须在明天,最迟后天拿到你的第一篇文章,以便及时为读者提供参照。”
瓦尔特夫人平时待人接物一贯是严肃认真而又不失其魅力的,她的话总让人感到可亲。这时她也加了一句:“你的文章可以通过标题吸引更多的读者,如《非洲服役散记》。诺贝尔先生,你觉得如何?”
这位上了年纪的诗人成名是很晚的,对后起之秀他一向是不以为然,甚至怀有畏惧心理。当即冷冷地答了一句:“好当然是好,不过之后的文章能否连贯?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连贯,也就是音乐上所说的协调。”
弗雷斯蒂埃夫人以保护人及行家的身份,向杜洛瓦深深一瞥,那样子似乎是在说:“别担心,你肯定没问题。”德·马莱尔夫人则好几次转过头来看他,弄得耳朵下方那个钻石耳坠晃来晃去,好像这颗水珠摇摇欲滴似的。
小女孩低着脑袋看着眼前的碟子,神情依旧严肃,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这时,仆人们正围着桌子,向客人们面前摆放的蓝色酒杯斟上约翰内斯堡产的葡萄酒。弗雷斯蒂埃举起杯来向瓦尔特先生祝酒:“愿《法兰西生活报》永远兴旺发达!”
举座站起,都向这位和蔼可亲的老板躬身致意。杜洛瓦意气风发,把杯内的酒尽情饮光。他想,现在哪怕有一桶酒,他也能喝得滴酒不剩。他甚至可以吃掉一头牛,能杀死一头狮子。他觉得浑身充满了一股无可匹敌的力气,胸间充满了成功的信念和美好未来的无限希望。他认为自己现在在这些人中间已经完全轻松自如,他在他们当中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划定了自己的位置。他带着之前不曾有的自信,向举座看过去,并自入座以来,头一回毫不胆怯地向身旁的德·马莱尔夫人说了句一直想说的话:“夫人,您这一副耳坠当真漂亮,我从未见过比这更好的耳坠。”
德·马莱尔夫人转过身来,笑着说道:“只用一根线把钻石挂在耳朵下方,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这很像一滴露珠,是不是?”
杜洛瓦低声道:“确实很好看……可是,要不是戴在您身上,耳坠再好也不过是暗淡无光的摆件。”
话刚说出,他不禁为自己的大胆感到一阵后悔,担心自己说了不该说的。
德·马莱尔夫人向他投以一瞥,以示感谢。这明亮的目光正是女性所擅长的,它可以洞彻对方心底。
他转过头来,恰又与弗雷斯蒂埃夫人的目光不期而遇。这目光亲切如故,但他感到从中散发出一种更为明显的光芒,似是欢快,以及狡黠的戏耍和大胆的鼓励。
男士们此时正在说话,不仅声壮气足,而且手舞足蹈。他们在谈论拟议中的宏伟的地铁工程。这个话题可是持续到甜点品完才结束的,毕竟一说到巴黎交通的糟糕状况,每个人都是心怀不满,诸如对有轨电车的许多不便,公共马车带来的烦恼,以及出租马车车夫的低下素质等,无一不充满了抱怨。
接下来就是喝咖啡,大家便都离开餐厅。杜洛瓦这时灵机一动,把胳膊向小姑娘伸过去,没想到小姑娘倒是落落大方地向他道了声谢,踮起脚尖把手放到她这位邻座先生的手臂上。
进入客厅后,杜洛瓦再一次感觉像是置身花房一般。客厅四角摆放着高大婆娑的棕榈树,那挺拔的枝干一直攀升到屋顶,宽阔的叶片则像广场上的喷泉般向四周散落。
两棵橡树宛如房檐立柱般立在壁炉两旁,长长的深绿色叶片层层叠叠。钢琴上也摆了两盆盆栽,里面分别是一株粉色和一株白色的外观呈圆形的不知名的小树,树上花朵累累绽放,煞是好看。不过因为过于好看,反而让人感觉不像是真的,看上去酷似人工制作的,真假莫辨。
客厅里空气宜人,隐约有丝丝缕缕沁人心脾,莫可名状的暗香涌入口鼻。
故作镇定的杜洛瓦,开始细细打量这个房间。屋子倒是不大,除了那些个花花草草,倒也没有其他特别的布置和鲜艳的色彩能引人注目的。但是置身在这屋里,却使人心底不禁泛起一阵阵安逸舒适、自在悠闲的暖流;仿佛自己处在一方柔情蜜意的世界,不仅心舒意畅,整个躯体也被某种气流爱抚一样。
挂在墙壁上的灰色帷幔,布满了用丝线绣着的一朵朵蜜蜂般大小的黄花。帷幔因为年代的久远已变得颜色暗淡。
军用呢做的淡青色门帘,上面是用红丝线绣的几朵石竹花,直垂到地面。各式各样的座椅,形状各异,散布在房间各处。但不论是长椅,大小扶手椅还是软垫做的圆墩或普通木凳,都罩上了一层座套。这些座套,有的是丝绸做的,采用的是路易十六时代的样式,有的是来自乌特勒支乌特勒支,荷兰一地名。的华美天鹅绒,在洁白的绒面上映着石榴红图案。
“来点咖啡怎么样,杜洛瓦先生?”
这时弗雷斯蒂埃夫人给他端来满满一杯咖啡,嘴角始终洋溢着一抹和蔼的微笑。
“好的,夫人,谢谢。”
他接过了杯子。在他俯身用银夹子在小姑娘捧着的糖罐里小心地夹起一块糖块时,这位夫人在他耳边轻声低语了一句:“上去跟瓦尔特夫人套套近乎。”
然后,不等杜洛瓦开口,她就已经转身走开了。
由于担心一个不慎将咖啡洒到地毯上,他赶紧先把咖啡喝了。既然已无此顾虑,他就一心寻觅机会,以接近他这位未来上司的夫人,同她攀谈一番。
他正无措时发现,她杯中的咖啡已经喝完,由于离桌子尚远,此时正在踌躇将杯子放到哪儿。于是他踏步抢上前:“夫人,请将杯子给我吧。”
“谢谢,先生。”
他把杯子送到桌上,旋即走了回来:
“夫人,您知道吗,在荒漠服役的那些日子里,我是常以《法兰西生活报》来打发时光的。它是在海外我们认为的唯一一份名实相副的刊物,因为它妙趣横生,意味盎然,比其他刊物更能给人带来启发和美的享受。人们从中可以找到所期望的所有。”
她淡淡一笑,目光中散发出友好的光芒,接着郑重其事地说道:“瓦尔特先生为创办这符合时代潮流的刊物,着实花费了不少心血。”
然后,他们攀谈了起来。杜洛瓦滔滔不绝,虽然谈论的内容无关紧要,但他两眼放光,神采飞扬,声音悦耳动听,上唇的两撇迷人的短须更是具有不可抗拒的男人魅力。短须自嘴角上扬,天生卷曲,金黄中略显赭红,末梢处却颜色稍浅。
他们谈到巴黎及其近郊,聊到塞纳河畔的风光和一些傍水的城市,说起夏天的种种游乐场所,总之,都是一些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也不会觉得倦烦的日常琐事。
这时,见诺贝尔·德·瓦伦端着酒杯过来,杜洛瓦于是识趣地走开了。
刚跟弗雷斯蒂埃夫人聊完的德·马莱尔夫人,将他叫过去,突然问道:“先生,如此看来,您是打算试试记者这行当喽?”
他大概说了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又同她重新聊起了那些刚才与瓦尔特夫人已经聊过的话题。不过,他对所谈内容已经了然于胸了,因此谈笑自如,把他刚才听来的各类见闻当做自己的经历又述说了一遍。而且,他一边说着话,一边还目不斜视地盯着对方,似乎这样就能给自己的谈话增多一些深刻的内涵。
德·马莱尔夫人跟所有自以为是,想时时表现其诙谐风趣的女人一样,口若悬河地向他讲了一些奇闻逸事。她显出一副亲密的样子,手拉着他的手臂,压低了声音,似乎要和他讲些私房话,但说出来的不过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站在这个对他深表关心的女人身旁,杜洛瓦情不自禁地心潮起伏,恨不得马上向她跪地表白,宣誓永远效忠于她,随时保卫她,让她明白他是怎样一个人。就这样,他呆呆地陷入自己一往情深的思潮中,对她的话无动于衷。
就在此时,德·马莱尔夫人突然莫名其妙地喊道:“罗琳娜!”
小姑娘应声跑到她身边。
“孩子,坐这儿来,站在窗口会着凉的。”
杜洛瓦突然心里一动,想亲一下小女孩,似乎这吻多多少少可以传到她母亲身上。
于是,他以长辈的口气,向孩子亲热地问道:“小姑娘,我能亲你一下吗?”
小女孩抬起眼来看着他,一时不知所措。一旁的德·马莱尔夫人笑着说:“你就对他说:可以,先生。不过只有今天这一回,以后可不能了。”
杜洛瓦于是坐下来,一把抱起罗琳娜放在腿上,然后嘴唇在她那波浪起伏的秀发上轻轻一触。
孩子的母亲无比惊讶:“看那,她竟然没有逃开,这真是不可思议。要知道,她往常只让女人亲的。杜洛瓦先生,您的魅力实在是让人无法抗拒。”
杜洛瓦面红耳赤,不发一言,只是轻轻地把小家伙在腿上来回摇晃。
弗雷斯蒂埃夫人走了过来,不禁惊叹:“哎呀,罗琳娜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乖了,这可实在是稀奇啊!”
雅克·里瓦尔这时叼着根雪茄也走了过来。杜洛瓦站了起来,准备告辞了,因为他觉得今天这场约会虽然艰难,但总算对付过来了,可别因为自己的一言之差而断送了已经开始的大好前程的希望。
他躬了躬身,轻轻握了握女士们伸过来的一只只纤纤素手,而对男士们伸过来的手则抬起来使劲摇了摇。他感到,雅克·里瓦尔的手虽然干瘦,但是热乎乎的,当即怀着一片热忱使劲握了握;诺贝尔·德·瓦伦的手却是又潮又凉,且很快就从他手里抽手而回了;瓦尔特老头的手就更加冰冷,虚于应付,没有任何热情的苗头。只有弗雷斯蒂埃的手,不但厚实而且温暖,他低声向杜洛瓦叮嘱道:“明天下午三点钟,可别忘了。”
“请放心,忘不了。”
当他重新走过那个楼梯的时候,他真想直冲下去,因为事情竟然如此顺利,他实在是高兴极了。于是他迈开大步,一步两个台阶地走下去,不料快走到三楼时,他一眼从楼梯口的镜子中看见,一位先生正埋头急匆匆地向上走来,他随即停住,似乎做了不可告人的事儿被当场揭穿一样。
接着,他对着镜子打量许久,不禁得意于自己长得仪表堂堂,满意地对着自己笑了笑。然后弯腰躬身,像接待什么大人物一般,对镜中的那位美男子煞有介事地行了个大礼,略带遗憾地走了下去。
第3章??轻松任职
走到大街上,杜洛瓦又有些不知所往了,搞不清楚自己接下来该去干点什么。
他真想痛痛快快地撒开腿一口气跑几里地,又想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坐,放任自己思绪飘飞。他一边心不在焉地向前走着,一边满脑子勾画着未来,享受着夏夜凉爽的气息。但瓦尔特要他写的文章着实让他觉得有些沉重,因而他决定马上回去动笔。
他大踏步往回走去,很快就到了离住处不远的环城大道,顺着大道一直到了他住的布尔索街,这是座七层的楼房,里面住了二十多户,全都是平头百姓。屋里很黑,他不得不用点火用的蜡绳来照明。楼梯上布满了烟头纸屑以及厨房里扔出来的垃圾,他不由地感到阵阵恶心,真是一刻也不想在这破地方呆了,他多想象有钱人那样,住到宽敞明亮、铺着地毯的大房子里去。不像这里,整个楼房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让人无法呼吸的混浊空气:饭菜味、汗酸味、便池的骚臭味,以及触目可及的陈年垃圾和斑驳的墙壁发出的霉味,恐怕台风都无法将这些气味吹散。
杜洛瓦住在六楼,窗外正对着城西铁路距离巴蒂寥尔车站不远的隧道出口。两边立着高耸的石壁,围着一条狭长的通道。向下俯视,如临深渊。杜洛瓦打开窗户,支起胳膊靠在窗前,窗上的铁栏杆早已锈迹斑斑。
望下去,黑咕隆咚的通道深处,静静地伏着三盏闪烁着红色的信号灯,酷似趴在那里的野兽充满杀气的眼睛。这闪烁的红色,此起彼伏,稍远处伏着几盏,再远处也隐约可见。长短不一的汽笛声时时划破宁静的夜空,有的相距咫尺,有的自阿尼尔方向传来,几乎轻不可闻。这汽笛声跟人的喊叫声一般,也分强弱变化。其中一声由远及近,由强变弱,呜咽不绝,如泣如诉;没过一会儿,伴着一声长鸣,漆黑中突然射出一道耀眼的黄光,自远处奔驰而至,只见一长串车厢带着不绝于耳的隆隆声在隧道深处消失。
见此情景,杜洛瓦在心里叹了一声:“算了,我还是去写我的文章吧。”
他在桌上放好灯,正准备埋头书写,才发觉他手边仅有一叠信笺。
去他的,就用信笺写能怎么样。说着,他摊开信笺,提起笔在墨盒里蘸了蘸墨水,在信笺上方公公正正地写下几个秀丽的大字作为标题:
非洲服役散记
然后便凝眉苦思,这开篇第一句究竟怎么下笔。
他托着腮,眼睛盯着眼前摊开的白色信笺,一动不动好长时间。
到底怎么了?刚还眉飞色舞地大谈特谈那些趣闻和经历,现在怎么无影无踪,一点儿都不记得了呢?他忽然灵光一闪:
“对,这第一篇应该从我启程那天写起。”
于是提笔写了起来:
那是一八七四年五月十五日左右,刚刚经历了恐怖岁月的法兰西,已经是奄奄一息,正处于调治恢复的时期……
他突然停了笔,只是因为不知该如何措辞,才能顺利引出之后的经历——港口登船时的热闹、茫茫大海上的航行以及最初登陆非洲大地时的激动万分。
可是在他思索了许久之后,仍是毫无头绪,最后只好放弃,打算将这一段开场白放到明天再写,此刻先将阿尔及尔的市容写出来。
于是他在另一张纸上写道:“阿尔及尔是一座洁白的城市……”再接下去,又写不出一个字来。想起阿尔及尔,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座明亮漂亮的城市来。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好似飞流直下的瀑布,由山顶一直缓缓排布到海边。然而无论他怎样搜肠刮肚,却始终想不到一句完整的句子,来恰当准确的表述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憋了好久,终于又想起了一句:“这座城市的一部分由阿拉伯人占据……”此后又是黔驴技穷的尴尬,写不出一个字。于是他索性将笔扔在桌上,站起身来。
旁边那张小铁床,中间有一块因他睡得久了而凹陷下去。他看到,床上扔满了他平时穿戴的衣物,皱皱巴巴,更别说什么挺括亮丽了,看那龌龊的样子,就跟在停尸房等待着认领的破烂玩意没什么两样。在一张铺着麦秸的椅子上,放着一顶礼帽,那是他唯一的一顶丝质礼帽,帽筒向上,正像是在等待施舍。
贴在四壁的灰底兰花的墙纸,斑斑驳驳,满是污渍。这房子年深日久,谁也说不清这些污渍是怎么形成的。有的大概是按瘪在墙上的爬虫或是飞溅上去的油花,有的则可能是沾了发蜡的指印或是盥洗时从脸盆里溅起的肥皂沫。总之,满眼所见,一副破烂不堪的萧索景象,可怜之情油然而生。在巴黎,凡是带家具出租的房子,都是这样一幅衰败破落的景象。看到自己居住环境如此不堪,杜洛瓦不禁万分恼火。“搬,明天就搬,这种窘迫潦倒的生活再也不想过下去了。”他在心里恨恨地说道。
经此一想,他心中突然串上一股按捺不住的迫切之感,发狠非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不可。随即在桌边坐了下来,苦苦思索着如何准确地写出阿尔及尔这座迷人城市的种种风情。非洲这块充满诱惑、迄今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居住着那些四海为家的阿拉伯人,也有不为世人所了解的黑人。至今为止,人们对非洲的了解还仅局限在公园里偶尔看见的那些奇珍异兽。恰恰是这些有着神秘色彩的禽兽们,成为了人们创造动人的神话故事所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比如有野鸡的奇异变种——体型庞大的鸵鸟,有不同凡俗的山羊——动作敏捷的羚羊,此外还有脖颈细长、煞是可爱的长颈鹿,神态庄重的骆驼,力大无穷的河马,步履不稳的犀牛,以及人类的近亲——性情暴躁的大猩猩。而阿尔及尔,正是进入这神秘广袤、神奇斑斓的非洲大陆所经的必由之门户。
杜洛瓦隐隐觉得,自己总算是理出点头绪了。不过这些个玩意,他要是口述,恐怕还能滔滔不绝,但要写成文章,那就是难于上青天了。他为自己的力不从心而烦闷着焦躁着,于是又重新站了起来,两手湿漉漉的,太阳穴也在不停地跳。
他的眼睛突然盯着一张洗衣服的账单上一动不动,这是门房当天夜里送过来的。祸不单行,他瞬间感到了一种绝望。眨眼间,欢天喜地的热忱同着他的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一并消失的不见踪影。这下算是一切都完了。他成不了什么事,无所作为。他觉得自己身体似乎是被抽干了一样,一无是处、天生是失败者,别梦想什么飞黄腾达了。
他再次走到窗前,俯身望向窗外。就在这时,汽笛声突然响起,一列火车带着隆隆的声响钻出窗户下方的隧道,穿过一望无际的原野,驶向海边天际。这让他想起了远在那边的父母。
父母住着的小屋,离铁路不过十几千米。他眼前仿佛出现了这间小屋子,它就那样立在康特勒村的村口,俯瞰着近在眼前的里昂里昂,法国塞纳河下游,距英吉利海峡不远的一座大城市。城以及周围无边无垠的塞纳河冲积平原。
父母在居住的农舍开了家小酒铺,取了个名字叫“风光酒店”。每到星期天,里昂城的一些有钱人时常会举家来这儿会餐。父母望子成龙,所以供他读了中学。谁料在学业期满之时,他的毕业会考却没能通过,只好抱着将来或许能当个中校或者将军的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服了兵役。可是五年的服役期刚刚过半,他就对这种单调枯燥的军旅生活感到了无比的烦闷,一心想上巴黎碰碰运气。
父母对他已经不抱期望了,曾想让他留在身边。但他不顾父母的恳求,服役期刚满,就直奔了巴黎。跟父母当初盼子成才的迫切心情一样,他也期望自己能混出个样儿来。他隐隐约约觉得,只要抓住了有利的时机,成功是自然而然的。只不过这机会是怎样的,他还有些朦胧未知。他坚信,到那时,他是必定会努力促成,抓住不放,一举成功的。
在部队驻扎的地方,他是那么的一帆风顺,运气颇好,甚至在当地的上流社会中发生过好几次艳遇。他曾搭上了一位税务官的女儿,搞得姑娘为了跟着他,宁肯舍弃一切。他还勾引过一位律师的老婆,他将这女人当然也抛弃了,结果这可怜的女人竟曾为此投河自尽了。
部队里的战友们在说起他的时候,一致的评价他:“做人精明,诡谲,做事干练沉稳,总有办法应对。”没错,他就是要做一个“精明,诡谲,做事干练沉稳”的人。
这几年在非洲的岁月,他尽管天天过得都是呆板的军营生活,但那些诸如杀人越货、非法买卖和投机倒把等的勾当也不是没干过;日常教育他们的虽是军中固有模式和内容的荣誉感和爱国精神之类,但周边全是爱慕虚荣和夜郎自大的一些人,是下级官兵之间流传的一些仁侠故事。在这些年的耳濡目染之下,他渐渐失去了来自娘胎的诺曼底人的单纯天性。他脑海里如今装了一箩筐的东西,杂七杂八无所不具。
但这当中最要紧的,正是那一股不择手段向上爬的强烈诉求。
很快,他又陷入了白日梦中,这是他每当夜深人静独对明烛时的常景。他眼前幻化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里,在大街上邂逅了一位银行家或是达官贵人的千金小姐,对方为他的翩翩风度和堂堂仪表所倾服,对他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喜结良缘,他就此而一步登天,步入了上流社会,今非昔比。
谁料一声尖锐的汽笛声,将他从这美梦中拉起来。只见一辆机车像是一只刚从窝里窜出的肥兔子,孤零零地钻出隧道,全速向着车库飞驶而去。
人虽醒了,但那个整日魂牵梦绕的温馨而又模糊的期冀停留在心底很久。他抬起手,向窗外无边黑夜之中抛了个飞吻。这飞吻既是对他期待已久的梦中姑娘所抛去的绵绵温情,也是对他日盼夜望盼富贵荣华的默祝。之后,他关紧窗户,解衣上床,自言自语着:“也罢,今晚真的是没什么思路,睡一觉明早起来就不会这样了。而且,今晚我可能喝多了一点儿,晕晕乎乎的,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
他吹灭灯,倒在床上,几乎马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他很早就醒了,如同怀有心事或心存某种热切期望的人那般。他翻身跳下床,走过去打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
一眼望去,铁路通道那边宽阔的罗马街,沐浴在灿烂的晨光下,街道两旁的房子好似刚刷过一层白色彩釉,很是耀眼。在右边,远处笼罩在一层轻柔的淡蓝色的晨霭中的是阿让特山丘、萨努瓦高地和奥热蒙磨坊,晨雾如同天际的一块透明纱巾般随风飘荡。
杜洛瓦在窗前站了片刻,目光望向远处的田野,口中喃喃自语:“这么好的天气,那里的景色肯定美妙至极。”随后,他想到那篇文章还没眉目,必须马上动手,于是拿出十个苏给了门房的儿子,打发他去自己办公的地方给自己请个病假。
他坐到桌边,提笔在墨盒里蘸了点墨水,随即又双手托着脑门,苦苦构思起来。无奈依然没什么思路,脑袋里像是真空一样,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凑不起来。
不过他并没气馁,心里琢磨着:“也难怪了,我对这行当还摸不着门,这跟做其他行业类似,都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的。要写好这篇文章,还得找个人在入门之初给我一些指点。对,我这就去找弗雷斯蒂埃,他花不了十分钟,就能帮我搭起文章的结构了。”
想着,他就起身穿好了衣服出门。
走到街上,他又想起,弗雷斯蒂埃昨晚肯定睡得很晚,现在去找他可能太早了些。于是他沿着不远处的环城大街,在树下悠悠溜达起来。
现在刚到九点,他漫步进了蒙梭公园。由于刚刚洒过水的缘故,公园里的空气显得特别湿润而清凉。
他找了条长椅坐定,又开始做起白日梦来。一位衣着时髦的青年男子正在他前方踱来踱去,显然是在等候一位女士。
不出所料,没一会儿,一位戴了面纱的女子匆匆忙忙走了过来,握了握男青年的手,然后和他相挽着胳膊,并肩离去。
面对此画面,杜洛瓦心中莫名就燃起一股对于爱的熊熊热火,不过他需要的,是名门闺秀的爱,是高雅浪漫、柔情似水的爱。他站起来,继续向弗雷斯蒂埃家走去,心下不忿地想着,这家伙倒是吉星高照,鸿运当头!
不料等他走到朋友家门口时,正好见他从里面出来。
“哟,你来啦。这个时候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杜洛瓦见此情景,有些难以启齿,嗫嚅道:“我……我……我是想说,瓦尔特先生要我写的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文章,我实在写不出来。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我本来就没写过任何东西。干啥都得有个熟悉的过程,写文章当然更是如此了。我相信我很快就会写出好文章来,但入门阶段,我还是不得要领。文章要表达的东西我都想好了,整篇都想好了,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写出来。”
说到此,他停顿下来,吞吞吐吐的样子。弗雷斯蒂埃不无狡黠地向他笑了笑:“我能理解。”
杜洛瓦便接着说道:“就是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管做什么,每个人刚开始都会这样子。所以,我今天来找你……是想求你帮个忙……我想耽误你几分钟,请你帮我给文章搭个架子。另外,这种文章采用什么样的风格,用词排句之类应当注意的要点,也请你给我指点指点。不然,没你的帮助,我是交不上这篇文章的。”
弗雷斯蒂埃一直站在一旁微微地笑着。直到杜洛瓦说完,他拍拍这位老友的肩膀,向他说道:“这么办吧,你现在就去找我妻子,她会帮你办妥这件事的,而且我保证完成得并不比我差。她写文章的工夫,全是我亲自调教出来的。我今天上午没时间,否则,就这么点事儿,还不是一句话的问题?”
杜洛瓦听他这么一说,立即显出很不好意思的神情,犹豫再三,才小心翼翼地说道:“我现在去找她,是不是不太方便啊?……”
“没事儿的,你尽管上去就是了。她已经起床了,我下楼的时候,她都开始在我的书房里替我整理笔记呢。”
杜洛瓦还是犹豫不决。“这不好吧……这可怎么行呢?”
弗雷斯蒂埃将双手搭在他的肩头,使劲地扭过了他的身子,一边往楼梯边推搡,一边向他说道:“我说你就去吧,你这人怎么这么啰唆呢?我既然已经让你上去了,自然不会没道理的。你难道非要我再爬上四楼,带着你去见她,把你的问题对她讲一遍?”
杜洛瓦此时才终于消除了顾虑:“好吧,既然是这样的,我就听你的。我会对她说,是你非要我上去找她的。”
“行,随你怎么说都可以。你就放心吧,她又不会吃人。最关键的事情是,千万别忘了今天下午三点的约会。”
“请放心吧,我不会忘记的。”
就这样,弗雷斯蒂埃匆匆忙忙地离去了,站在楼梯边的杜洛瓦只好慢慢地踏阶而上,同时心中在盘算着该怎样说明自己此行的目的,仍为不知自己会受到怎样的接待而七上八下。
一位腰间系着蓝布围裙,手上拿着笤帚的仆人,来为他开了门。还没等他开口说话,先就禀明:“先生出去了,没在家。”
杜洛瓦不慌不忙地说道:“麻烦你请问一下弗雷斯蒂埃夫人,看她现在方不方便见我。请务必跟她说,我刚才在大街上碰上了弗雷斯蒂埃先生,是他让我过来的。”
仆人随即走开了,杜洛瓦在门旁等着,没有多久,仆人就回来了,打开右面一扇门,向他说道:“太太请先生进去再谈。”
弗雷斯蒂埃夫人正坐在书房里的一张扶手椅上。书房不算大,四周充塞了一圈高大的红木书架。一排排整齐的隔板上堆放着各类图书。各种各样的精装本更是色彩艳丽,有红的、黄的、绿的,以及紫色和蓝色,映衬得原本单调乏味的小书屋看上去光彩夺目了不少,显得生机勃勃。
弗雷斯蒂埃夫人穿着件镶有花边的晨衣。她转过身来,嘴角浮着一抹笑意,手伸向杜洛瓦,她那洁白的手臂,便从宽大的敞口衣袖中滑了出来。
“您怎么来这么早?”她向他问道,紧接着又补充道,“我丝毫没有见怪的意思,只是随口一问。”
杜洛瓦吞吞吐吐地说:“呃,夫人,是这样的,我本不想上来,刚才在楼下见到您丈夫,是他让我一定要来的。至于说我为了何事而来,那可真是叫我难以开口。”
弗雷斯蒂埃夫人指着一把椅子说:“请坐,慢慢谈。”
她在指间快速转动着一只鹅毛笔,面前铺着一大张纸,刚刚写了一半,不用说因为杜洛瓦的造访而中断了。
她端坐在办公桌前,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日常事务,就跟在自己的房间里一样收放自如。由于刚刚洗浴过,不断地有丝丝缕缕的清新幽香从她那披着晨衣的身上散发开来。嗅着这股暗香,杜洛瓦不禁暗暗思忖起来,觉得这轻纱薄绸裹着的玉体,必定是不仅青春焕发,白皙娇美,而且是体态丰盈,温馨迷人。
看到杜洛瓦一言不发,她只好再次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事情您直说无妨。”
杜洛瓦欲言又止,结结巴巴地说道:“是这么回事儿……我真是……惭愧得紧……为了完成瓦尔特先生要的那篇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文章……我昨晚回去后写到了很晚才睡觉……今天……一大早起来又接着写……可总觉得写得不像那么回事……我一气之下把写好的东西都给撕了……我实际上对于这一行还不是很适应……所以今天来找弗雷斯蒂埃……希望他能帮我一下……就这一次……”
弗雷斯蒂埃夫人哈哈大笑,一下子打断了他那结结巴巴的话语。从这笑声里看得出,她是那样的欢快、兴奋,甚至于还有些自鸣得意。
“这样他就让您来找我了?……”她接着说道,“这可真是好玩……”
“没错,夫人。他说您要是能帮我这个忙,肯定比他强得多……可是我实在不好意思,怎么能为了这么点小事来让您费心?情况差不多就这样。”
弗雷斯蒂埃夫人站了起来,说:“您的这个主意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这种合作方式肯定会很有意思的。那好,您就请坐到我的位子上来,因为如果文章直接由我提笔,报馆里的人一下子就会认出我的笔迹。我们这就把您那篇文章写出来,而且一定要一鸣惊人。”
杜洛瓦坐了过去,在面前铺开了一张纸,然后拿起笔等待着。
弗雷斯蒂埃夫人站在一旁,看他做这些准备工作。随后,她走到壁炉旁边拿起了一支香烟,点着后说道:“您要知道,我要是干起活来就得吸烟。好了,来给我讲讲您打算写些什么?”
杜洛瓦抬起了头,疑惑地看着她:“我也不清楚。我来这儿找您就是因为这个。”
弗雷斯蒂埃夫人只好说道:“没错,文章可以由我来组织。但我也做不了无米之炊,我能做的是提供作料。”
杜洛瓦一脸尴尬之情,最后只得讪讪地说道:“这篇散记,我是想从动身那天讲起来着。”
弗雷斯蒂埃夫人在桌子另一头坐定,跟他遥遥相对,同时仍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完全可以,那就从动身那天说起来吧。请注意,就当我一个人在听您讲,可以慢慢讲,别漏了任何细节。我会在其中挑选需要的东西。”
可是真要说起来,他却又不知从何谈起了。弗雷斯蒂埃夫人无奈之下,只好跟教堂里听人忏悔的神父那样不断地询问他,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帮他回忆当时的详情以及他遇到过的哪怕只有一面之缘的任何人。
如此以来,弗雷斯蒂埃夫人硬要他讲了大概一刻钟,然后突然打断他:“咱们现在可以开始动笔了。首先,我们将以您给一位朋友述说见闻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这样可以随意一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尽量把文章写得自然又不失风趣。嗯,就这样,开始吧:
亲爱的亨利,你曾说,想了解一些有关阿尔及利亚的情况,从今天起,我将满足你的这一要求。住在这土坯垒的小屋里,我实在是闲得无聊至极,因此将把我每一天,甚至于是每小时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然后再寄给你。不过这样一来,有些情况势必会斟酌不够就写了出来,因而难免粗糙,但我也管不了这许多了。只要你不把它拿出来给你身边的那些女士们看,也就是了……
口授到此,她停了下来,把已经熄了的香烟重新点燃。她一停下来,杜洛瓦在稿纸上用鹅毛笔书写的沙沙声,也立即戛然而停。
“咱们接着往下写。”她随后说道。
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属地,面积相当大,周围是人烟稀少的广大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沙漠、撒哈拉、中非……
阿尔及尔这座美丽洁白的城市,正是这奇异大陆的门户。
要到那里去,先得坐船。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人人都会顺利到达的。你了解我,我对驯马是很有一套的,上校的那几匹烈马,我给驯得服服帖帖。然而一个人无论有多精湛的骑术,到了海上,要征服汹涌的波涛,可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我正是如此。
想必你还记得被我们叫做“吐根大夫”吐根,草药。其根茎呈暗黑色,可入药,有催吐功效。的桑布勒塔军医吧。在我上这儿之前,每当我们认为有机会,想到军医所那个福地去快活一天的时候,我们便找个理由,到那儿找他看病。
他一直穿着一条红色长裤,坐在椅子上叉开两条粗壮的大腿,同时手按着膝盖,胳膊肘朝上,将臂膀弯成一个弓形,两只鼓鼓的眼珠不停地转着,嘴里轻咬着那发白的胡子。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药方是千篇一律的这样写道:
“该士兵肠胃失调,请照方发给本医师所配的三号催吐剂一副,服后休息十二小时,自可痊愈。”
这催吐剂是这般神圣,人人不得拒绝服用。既然大夫已经开了,当然是不得违命。何况服了“吐根大夫”亲配的这种催吐剂,还能享受难得的十二小时休息呢。
现在呢,我亲爱的朋友,在前往非洲的途中,我们所经受的四十小时的煎熬,如同是服了另一种谁也无法逃脱的催吐剂,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这剂猛药,用的却是大西洋轮船公司的配方。
弗雷斯蒂埃夫人搓搓手,显然十分满意对文章的构思。
她又点了一支烟,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一边吸着烟,一边不停地口授。她将嘴努成一个小圆圈,从小圆圈中喷出的烟,先是袅袅上升,接着慢慢扩散开来,变成一条条灰白的线条,轻飘飘地在空中缥缥缈缈,看上去似是透明的薄雾,又像是蛛网般的水汽。面对这滞留不散的轻烟,她时而打开手掌将其驱散,时而伸出食指,像锋利的刀刃般用力向下切去,然后聚精会神地看着那被切作两段,已然模糊难辨的烟气慢慢消失,直至无影可寻。
杜洛瓦早抬起了头,目不转瞬地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以及她在这微不足道的游戏中所显现的优雅身姿和各种面部表情。
她此刻正在为铺陈途中的插曲而费神苦思,她将凭空臆造的几个旅伴描绘的惟妙惟肖,同时虚构了一段他与一位到非洲和丈夫团聚的陆军上尉的妻子,一见钟情的香艳片断。
之后,她坐了下来,向杜洛瓦问了一些关于阿尔及利亚地形走向的问题。杜洛瓦对此知道的也不是很多。现在,经过只言片语,她所了解的已同杜洛瓦知道的不相上下了。接着,她用寥寥数笔大致描绘了这块殖民地的政治情况,好让读者有所准备,将来能够清楚作者在随后要发表的几篇文章中所提出的各种严肃话题。
随后,她又发挥其令人惊讶的想象力,凭空编造了一趟奥兰省奥兰省,在阿尔及利亚西部地区。之行,所涉及的话题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女人,有摩尔女人、犹太女人和西班牙女人。
“要想吸引眼球,还真离不了这些。”她说。
文章最后写的是,乔治·杜洛瓦在赛伊达的短暂停留。说他在这个高原脚下的小城中,与一位在艾因哈吉勒造纸厂工作的西班牙女工萍水相逢,两人坠入爱河,热烈相恋。故事虽不长,倒也曲折而充满了感情。比如他们常于夜间在不毛之地的乱石岗幽会,虽然四周怪石林立,豺狼、鬣狗和阿拉伯犬的嗥叫声声不绝,令人胆寒,他们却是充耳不闻。
这时候,弗雷斯蒂埃夫人又口授了一句,声音中带着明显的轻松欢快:“欲知后事如何,且看明日本报。”
“亲爱的杜洛瓦先生,您现在应该明白了,世上的文章就是这样写出来的。请在上面签上您的名字吧。”
杜洛瓦犹疑不定,难以下笔。
“您倒是签名啊,这还有什么犹豫的!”
他笑了一笑,于是抬笔在稿纸下方匆匆落了几个字:“乔治·杜洛瓦。”
她烟不离手,又开始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方步。杜洛瓦的眼睛始终盯在她身上,脑海中却搜寻不出一句词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他为自己能这样近距离地和她待在一起而感到无比欢欣。他们之间的这种初次交往是如此的亲近,不仅使他分外感激,周身也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畅快。他感到,她身边的一切都是她身体的一部分。房间内的陈设,从桌椅到堆满图书的四壁,甚至于是混合了烟草味的空气,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样柔媚、甜美,令人沉醉,无不和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她突然向他问道:“你觉得我的朋友德·马莱尔夫人怎么样?”
毫无准备的他不禁一呆,过了好一会儿才答道:“我……我觉得……我觉得她非常迷人。”
“是吗?”
“当然。”
他本想加上一句:“但跟您没法儿比。”不过终究不敢放肆。
弗雷斯蒂埃夫人又开口道:“您对她还不够了解,她性格开朗,反应敏捷,可不是那种普通的女人。比如说,她这个人常常放荡不羁,喜欢无拘无束。因为这点,她丈夫对她相当冷落。他只看到她的缺点,却看不见她的优点。”
听到德·马莱尔夫人已经结婚,杜洛瓦不禁流露出惊讶的神情,但这却是意料之中的。
只听杜洛瓦问道:“是吗?……她结婚了?那么她丈夫是做什么的?”
弗雷斯蒂埃夫人扬了扬眉,轻轻地耸耸肩,脸上带着令人难以看透的表情,说道:“他在诺尔省铁路部门任稽查,每个月到巴黎小住一星期。他妻子对他讥讽说,接待他的这段时间为‘强制性服务’,或是‘一周苦役’,再或是‘神圣的一周’。其实等您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您会发现,她是一个十分乖巧而又随和的女人。因此这几天,您不妨在方便的时候去看看她。”
杜洛瓦已经不想离开了,他想一直待在这里,觉得此刻就是在自己家里。
然而这时候,客厅的门忽然轻轻打开,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士未经通报就走进来。
看到房间内有个男人,他停住了脚。一刹那,弗雷斯蒂埃夫人似乎有些手足无措,一片红晕从面庞闪到了肩头。但她很快就恢复了常态,非常平静地说道:“进来啊,亲爱的。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乔治·杜洛瓦先生,查理的一位好朋友,未来的新闻记者。”
接着,她以另一种语调向杜洛瓦介绍说:“他是我们亲密无间、最为要好的相知,德·沃德雷克伯爵。”
两位男士,各自盯着对方看了一眼,并彬彬有礼地互相欠了欠身。见有客人到来,杜洛瓦赶紧起身告辞。
谁也没有挽留他。他喃喃地说了两句感谢的话,握了握弗雷斯蒂埃夫人伸出的手。新来的客人表情冷漠而又严肃,俨然一副上流社会的绅士派头。杜洛瓦再度向他欠了欠身,带着魂不守舍的慌乱心情,径自走了出来,好像自己刚刚做了什么傻事似的。
到了街上,他依然是一副愁眉不展、闷闷不乐的样子,心头隐约罩了一层莫名其妙的哀愁。他漫无目的地走着,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突然间这样无精打采。他思索了一番,却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德·沃德雷克伯爵的严肃面容一直在他眼前浮现着。伯爵虽然已显出些许老相,头发已经花白,但脸上依然是一副悠闲自在、不可一世的神情,只有家财万贯、信心勃勃的富人们才会这样。
杜洛瓦忽然发现,他跟弗雷斯蒂埃夫人的攀谈,是那样地自然,那样地无拘无束,谁料这位不速来客竟将它打断,这使得他心头像是被浇了一盆凉水似的,心里顿时起了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类似的情况可是常见:人们只要听到一句不如意的话,看见一件不称心的事,有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但也会立即引起深深的不快。
此外,他分明感到,这位伯爵一见到他在那里,脸上便露出了不快。至于是什么原因,他一直没想明白。
那篇要命的文章既已写好,到下午三点赴约之前,他已无事可干了。而现在,不过才刚刚十二点。他摸摸衣袋,身上还有六法郎五十生丁。于是他迈步走进了一家叫做“杜瓦尔”的大众餐馆吃了顿便饭。然后在街上闲逛起来。等到钟打三点,他终于登上了《法兰西生活报》的那个兼做广告的楼梯。
几个打杂的双臂环抱胸前,正坐在一条长凳上待命。同时,在一张类似讲台的小桌后面,一个负责传达工作的人,正忙着将刚刚收到的邮件一一归类。总之是井然有序,十分完美,令来访者不由得肃然起敬。不但如此,他们个个举止庄重,敛神静气,那气质超脱、潇洒自如的仪表,完全是一副大报馆接待人员的作风。
杜洛瓦于是走了过去,向传达问道:“请问瓦尔特先生在吗?”
传达彬彬有礼地回道:“经理正在开会。您若是想见他,请到那边稍坐片刻。”
说着,便向杜洛瓦指了指里面已挤满了人的候见厅。
坐在候见厅的客人,有的神态庄重,胸前挂着勋章,一副自认与众不同的样子;有的则不修边幅,连里面衬衣领也未翻出来,身上套的那身扣子一直系到脖颈的大礼服,更是污迹斑斑,像极了地图上边缘曲折的陆地和海洋。来客中还夹杂着三位女宾。其中一位容貌姣好,楚楚动人,且全身浓妆艳抹,跟个妓女似的。另一位就坐在她旁边,只是容颜憔悴,满脸皱纹,倒也认真打扮了一番,很像是那些昔日舞台上万种风情的女演员,到了人老珠黄之际,常常仍要不惜一切地将自己打扮成柔媚万分的少女,但很容易便被人一眼看穿,到头来,不过是造作惹人笑,空徒劳罢了。
那第三个女人,却是全身缟素,默默地静坐在角落里,看上去像是个不幸的寡妇。杜洛瓦心想,这个女人一定是来祈求周济的。
这时候,已经过去二十多分钟了,可是仍无一人被传唤进去。
于是杜洛瓦想了个主意,只见他返身回到了入口处,对那位传达说道:“是瓦尔特先生约我下午三点来这里见他的。此刻既然他没空,不知弗雷斯蒂埃先生在不在,他是我的朋友,我想和他见一面。”
于是传达领了他,走过一条长长的过道,来到一间大厅里。四位男士,正围坐在一张又宽又长的绿漆桌子旁,伏案挥笔忙碌着。
弗雷斯蒂埃嘴上叼着根香烟,正在壁炉前玩接木球游戏此游戏为一种个人玩的游戏。木球由一根细绳连在一端削尖的木棒上。球上有孔,玩的人把球抛向空中,待球落下时,用棒尖戳进球孔,把球接住。由于手脚灵活,看上去他玩起来是全不费力,每次都能用木棒尖端把抛向空中的黄杨木大木球稳稳地接住。
他一面玩,一面还在那里记着数:“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杜洛瓦接着他数的数,帮他喊了句:“二十六!”
弗雷斯蒂埃向他抬了抬眼皮,但仍不停手上的动作:“啊,你来啦!我昨天一气儿连着玩了五十七下。要说玩这玩意儿,这里也只有圣波坦比我强点。见着经理了吗?老家伙诺贝尔要是玩起这个来,那样子才叫有趣呢。他总大张着嘴巴,像是要把球吞进肚子里去。”
这时,一个正在伏案看稿件的编辑转过头来,向他说道:“嘿,弗雷斯蒂埃,我知道有个球现在正在找买主呢,球是用安地列斯群岛上等木料做的,东西甭提有多好了。据说此球可是从宫里弄出来的,西班牙王后曾经玩过的。人家开价六十法郎,倒也算不上太贵。”
弗雷斯蒂埃问道:“东西现在在哪儿呢?”
不料恰在此时,到第七十三下,他未能接住球,于是就势收场,打开了一个木柜,把球放回原处。杜洛瓦看见柜子里放着二十来个做工精湛的木球,并且一个个都编了号码,像是价值连城的古董一样。
关上柜门后,弗雷斯蒂埃又问道:“我说那球现在在哪儿呢?”
那位编辑答道:“在滑稽歌剧院一售票员手里。你要是感兴趣的话,我明天带过来给你看看。”
“好的,那可就说定了。要是东西真不错,我就买下来。这玩意儿,总是多多益善。”
交代完后,他转向杜洛瓦说道:“请随我来吧,这就带你去见经理。不然你要等到晚上七点钟,才能见到他。”
穿过候见厅的时候,杜洛瓦看到刚才那些人,还都坐在原来的位置上等着。一见弗雷斯蒂埃过来,那个年轻女人和另一位很像过气演员的老女人立即站起身,迎着他走上来。
弗雷斯蒂埃随即把她俩领到窗边。虽然他们的谈话刻意压低了声音,杜洛瓦仍听到弗雷斯蒂埃对她们以“你”相称,显然关系非同一般。
随后,走过两道包着软垫的门,他们终于到了经理的房间。
原来这一个多小时来,经理哪儿是在开会,竟然是跟几位带着平顶帽的男士玩纸牌呢。还有两人,杜洛瓦头天晚上已在弗雷斯蒂埃家见过。
瓦尔特先生手上拿着牌,正全神贯注地玩着,动作相当老练。对方显然也是一位赌场惯客,一把花花绿绿的纸片片在他手上,或是打出去,或是拿起来,再或是轻轻摆弄,是那样的灵巧、熟络、信手拈来。诺贝尔·德·瓦伦坐在经理的椅子里,正在赶一篇稿子,雅克·里瓦尔则躺在一张长沙发上,嘴里叼着雪茄,在那里闭目养神。
房间里满是因为久不通风而闷着的混浊空气,散发着房内陈设的皮革味、存放多日的烟草味以及印刷品散发的油墨味。此外,还弥漫着一种编辑部所独有的气味,每个报馆同仁都甚为熟悉。镶嵌着铜质装饰的红木桌上,杂乱无章地放着的全部是包括信件、明信片、报纸、杂志、供货商发货票以及各类印刷品的纸张。
弗雷斯蒂埃和站在玩牌人身后的几位看客握了握手,然后一声不响,站在那里观看牌局。等到瓦尔特老头赢了之后,才向前过来,向他说道:“我的朋友杜洛瓦来了。”
老头的目光越过镜片从眼镜上方投过来,向年轻人端详良久,随后问道:“我要的那篇文章带来了吗?围绕莫雷尔质询的辩论已经展开,这篇文章如果与有关发言同时见报,效果一定很好。”
杜洛瓦立时从衣兜里取出几张折成四叠的纸片:
“带来了,先生。”
经理满脸喜色,微笑着说:“真好,真好。您果然是言出必行。弗雷斯蒂埃,是不是劳您驾,帮我看一看?”
弗雷斯蒂埃急忙说道:“我看着就不必了,瓦尔特先生。为了帮他尽快熟悉我们这一行,这篇文章是我同他一起写的,写得很不错。”
现在是一位身材瘦长的先生发牌,瓦尔特一边接过纸牌,一边心不在焉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听你的。”
此时趁新的牌局还未开始,弗雷斯蒂埃俯身凑到瓦尔特耳边说道:“顺便提醒您一下,您答应过我的,让杜洛瓦来接替马朗博。您看我能否现在就将他留下,待遇相同?”
“可以,就这样定了吧。”
经理刚说完,弗雷斯蒂埃就一把拉着杜洛瓦,带着他退出了房间,瓦尔特先生则带着那浓厚的赌兴,继续投入到牌局中去了。
他们离开房间时,诺贝尔·德·瓦伦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似乎是根本没留意到杜洛瓦的到来,或者是根本就没认出来。雅克·里瓦尔则不同,他拉起杜洛瓦的手,带着分外的热情使劲摇了摇,一副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的神情。
在往外走的时候,他们又到了候见厅。众人一见他们到来,都翘首以待。弗雷斯蒂埃立即向那个年轻的女人打了个招呼,声音特别洪亮,显然是为了所有在此等候的人们都听见:“经理一会儿就见您。他现在正跟预算委员会的两个人商量事情呢。”
说着,他快步向外走去,一副身居要职、十分忙碌的样子,似乎马上就去赶写一份万分紧急的电讯稿。
一回到刚才那个编辑室,弗雷斯蒂埃径自走到木柜前,拿出他心爱的木球又玩了起来,并且一边数着数,一边每抛出一次球,就乘机向杜洛瓦交代几句:“就这样了。以后你每天下午三点上这儿来找我,我将告诉你该去哪些地方,采访哪些人,是当时就去还是晚上去,或者是第二天早上去……一、首先,我给你开一封介绍信,去拜访一下警察局一处处长……二、他会指定一个下属跟你联系。对于该处提供的重要新闻,当然是可以公开或者基本能公开的……三、将由你跟这个下属商量有关采访的事宜。具体事项,你可以问一下圣波坦,他对这方面的情况了然于胸……四、你一会儿或者明天去见他一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你得学会应付各种各样的局面,想尽一切办法从我派你去采访的那些人嘴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五、任何地方,无论守卫多严密,最终都得能进去……六、你干这份工作,每月固定薪酬两百法郎,要是你能另辟蹊径,利用采访的材料,写一些有趣的花絮,那么文章见报后按照每行两个苏再计酬……七、如果文章是有人按既定题目向你约稿的,那么每行也以两个苏来计酬……八……”
一等说完,他的注意力就全转到木球上去了,只见他不慌不忙继续数着:“……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在第十四下的时候,他没有接住,不禁咒骂起来:“又他妈的是十三!我总过不去这道坎儿。看来我以后肯定会死在跟十三有关的数字上。”
一个编辑忙完了手里的活,也到柜子里拿了个木球玩了起来。这个编辑身材矮小,看上去简直就是个孩子,可他却已经三十五岁了。这时候又进来几位记者,他们一进屋,就纷纷到柜子里寻找自己的球。因而现在是有六个人,背对着墙,并肩站在一起,周而复始地以同样的动作把球一次次抛向空中。这些球因木质不同而颜色各异,有红的、黄的及黑的。大家你追我赶,看谁接的多,两个还在埋头苦忙的编辑此时也站了起来,在一旁给他们当裁判。
最终弗雷斯蒂埃得了十一分,而那位一脸孩子气的小个男子输了。他走去按了一下铃,对已经赶来的听差吩咐:“去拿九杯啤酒来。”
在等候饮料的空当儿,大家又接着玩了起来。
杜洛瓦因此和他的这些新同事们,一起喝了杯啤酒。然后,他向弗雷斯蒂埃问道:“有我能做的事情吗?”
弗雷斯蒂埃答道:“今天没你的事儿了,你要是想走,随时都可以走的。”
“那……我们的那篇……稿子……是不是今天晚上就付印?”
“没错。不过,这件事你就别操心了。排出的校样,由我来看。现在你要做的事情是,接着干下去,把明天要用的稿子给写出来。明天下午三点你带着稿子过来,跟今天一样。”
于是杜洛瓦跟所有在场的人握手道别,尽管他还对他们的姓名都一无所知。随即他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沿着那个漂亮的楼梯走了下去。
同意。自打马朗博走后,我一直处于无人收集紧要内幕消息的苦恼境地,报社也因此受到了损失。”
老头随即露出一副公事公办的表情,干脆摘了眼镜,面对杜洛瓦又仔细地看了看,这才说道:“杜洛瓦先生看来确实是才华横溢。他如果愿意,可以在明天下午三点来找我。这件事,我们届时再细谈。”
说完之后,稍微停顿,接着又转过身对着杜洛瓦说:“你不如马上行动起来,先给我们写一组阿尔及利亚相关事物的随笔。有关的回忆当然必不可少,但殖民化问题必须掺进去,像刚才大家讨论的那样。这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敢肯定,我们的读者会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所以务必要快!议会也即将开展对此问题的辩论,我必须在明天,最迟后天拿到你的第一篇文章,以便及时为读者提供参照。”
瓦尔特夫人平时待人接物一贯是严肃认真而又不失其魅力的,她的话总让人感到可亲。这时她也加了一句:“你的文章可以通过标题吸引更多的读者,如《非洲服役散记》。诺贝尔先生,你觉得如何?”
这位上了年纪的诗人成名是很晚的,对后起之秀他一向是不以为然,甚至怀有畏惧心理。当即冷冷地答了一句:“好当然是好,不过之后的文章能否连贯?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连贯,也就是音乐上所说的协调。”
弗雷斯蒂埃夫人以保护人及行家的身份,向杜洛瓦深深一瞥,那样子似乎是在说:“别担心,你肯定没问题。”德·马莱尔夫人则好几次转过头来看他,弄得耳朵下方那个钻石耳坠晃来晃去,好像这颗水珠摇摇欲滴似的。
小女孩低着脑袋看着眼前的碟子,神情依旧严肃,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这时,仆人们正围着桌子,向客人们面前摆放的蓝色酒杯斟上约翰内斯堡产的葡萄酒。弗雷斯蒂埃举起杯来向瓦尔特先生祝酒:“愿《法兰西生活报》永远兴旺发达!”
举座站起,都向这位和蔼可亲的老板躬身致意。杜洛瓦意气风发,把杯内的酒尽情饮光。他想,现在哪怕有一桶酒,他也能喝得滴酒不剩。他甚至可以吃掉一头牛,能杀死一头狮子。他觉得浑身充满了一股无可匹敌的力气,胸间充满了成功的信念和美好未来的无限希望。他认为自己现在在这些人中间已经完全轻松自如,他在他们当中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划定了自己的位置。他带着之前不曾有的自信,向举座看过去,并自入座以来,头一回毫不胆怯地向身旁的德·马莱尔夫人说了句一直想说的话:“夫人,您这一副耳坠当真漂亮,我从未见过比这更好的耳坠。”
德·马莱尔夫人转过身来,笑着说道:“只用一根线把钻石挂在耳朵下方,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这很像一滴露珠,是不是?”
杜洛瓦低声道:“确实很好看……可是,要不是戴在您身上,耳坠再好也不过是暗淡无光的摆件。”
话刚说出,他不禁为自己的大胆感到一阵后悔,担心自己说了不该说的。
德·马莱尔夫人向他投以一瞥,以示感谢。这明亮的目光正是女性所擅长的,它可以洞彻对方心底。
他转过头来,恰又与弗雷斯蒂埃夫人的目光不期而遇。这目光亲切如故,但他感到从中散发出一种更为明显的光芒,似是欢快,以及狡黠的戏耍和大胆的鼓励。
男士们此时正在说话,不仅声壮气足,而且手舞足蹈。他们在谈论拟议中的宏伟的地铁工程。这个话题可是持续到甜点品完才结束的,毕竟一说到巴黎交通的糟糕状况,每个人都是心怀不满,诸如对有轨电车的许多不便,公共马车带来的烦恼,以及出租马车车夫的低下素质等,无一不充满了抱怨。
接下来就是喝咖啡,大家便都离开餐厅。杜洛瓦这时灵机一动,把胳膊向小姑娘伸过去,没想到小姑娘倒是落落大方地向他道了声谢,踮起脚尖把手放到她这位邻座先生的手臂上。
进入客厅后,杜洛瓦再一次感觉像是置身花房一般。客厅四角摆放着高大婆娑的棕榈树,那挺拔的枝干一直攀升到屋顶,宽阔的叶片则像广场上的喷泉般向四周散落。
两棵橡树宛如房檐立柱般立在壁炉两旁,长长的深绿色叶片层层叠叠。钢琴上也摆了两盆盆栽,里面分别是一株粉色和一株白色的外观呈圆形的不知名的小树,树上花朵累累绽放,煞是好看。不过因为过于好看,反而让人感觉不像是真的,看上去酷似人工制作的,真假莫辨。
客厅里空气宜人,隐约有丝丝缕缕沁人心脾,莫可名状的暗香涌入口鼻。
故作镇定的杜洛瓦,开始细细打量这个房间。屋子倒是不大,除了那些个花花草草,倒也没有其他特别的布置和鲜艳的色彩能引人注目的。但是置身在这屋里,却使人心底不禁泛起一阵阵安逸舒适、自在悠闲的暖流;仿佛自己处在一方柔情蜜意的世界,不仅心舒意畅,整个躯体也被某种气流爱抚一样。
挂在墙壁上的灰色帷幔,布满了用丝线绣着的一朵朵蜜蜂般大小的黄花。帷幔因为年代的久远已变得颜色暗淡。
军用呢做的淡青色门帘,上面是用红丝线绣的几朵石竹花,直垂到地面。各式各样的座椅,形状各异,散布在房间各处。但不论是长椅,大小扶手椅还是软垫做的圆墩或普通木凳,都罩上了一层座套。这些座套,有的是丝绸做的,采用的是路易十六时代的样式,有的是来自乌特勒支乌特勒支,荷兰一地名。的华美天鹅绒,在洁白的绒面上映着石榴红图案。
“来点咖啡怎么样,杜洛瓦先生?”
这时弗雷斯蒂埃夫人给他端来满满一杯咖啡,嘴角始终洋溢着一抹和蔼的微笑。
“好的,夫人,谢谢。”
他接过了杯子。在他俯身用银夹子在小姑娘捧着的糖罐里小心地夹起一块糖块时,这位夫人在他耳边轻声低语了一句:“上去跟瓦尔特夫人套套近乎。”
然后,不等杜洛瓦开口,她就已经转身走开了。
由于担心一个不慎将咖啡洒到地毯上,他赶紧先把咖啡喝了。既然已无此顾虑,他就一心寻觅机会,以接近他这位未来上司的夫人,同她攀谈一番。
他正无措时发现,她杯中的咖啡已经喝完,由于离桌子尚远,此时正在踌躇将杯子放到哪儿。于是他踏步抢上前:“夫人,请将杯子给我吧。”
“谢谢,先生。”
他把杯子送到桌上,旋即走了回来:
“夫人,您知道吗,在荒漠服役的那些日子里,我是常以《法兰西生活报》来打发时光的。它是在海外我们认为的唯一一份名实相副的刊物,因为它妙趣横生,意味盎然,比其他刊物更能给人带来启发和美的享受。人们从中可以找到所期望的所有。”
她淡淡一笑,目光中散发出友好的光芒,接着郑重其事地说道:“瓦尔特先生为创办这符合时代潮流的刊物,着实花费了不少心血。”
然后,他们攀谈了起来。杜洛瓦滔滔不绝,虽然谈论的内容无关紧要,但他两眼放光,神采飞扬,声音悦耳动听,上唇的两撇迷人的短须更是具有不可抗拒的男人魅力。短须自嘴角上扬,天生卷曲,金黄中略显赭红,末梢处却颜色稍浅。
他们谈到巴黎及其近郊,聊到塞纳河畔的风光和一些傍水的城市,说起夏天的种种游乐场所,总之,都是一些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也不会觉得倦烦的日常琐事。
这时,见诺贝尔·德·瓦伦端着酒杯过来,杜洛瓦于是识趣地走开了。
刚跟弗雷斯蒂埃夫人聊完的德·马莱尔夫人,将他叫过去,突然问道:“先生,如此看来,您是打算试试记者这行当喽?”
他大概说了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又同她重新聊起了那些刚才与瓦尔特夫人已经聊过的话题。不过,他对所谈内容已经了然于胸了,因此谈笑自如,把他刚才听来的各类见闻当做自己的经历又述说了一遍。而且,他一边说着话,一边还目不斜视地盯着对方,似乎这样就能给自己的谈话增多一些深刻的内涵。
德·马莱尔夫人跟所有自以为是,想时时表现其诙谐风趣的女人一样,口若悬河地向他讲了一些奇闻逸事。她显出一副亲密的样子,手拉着他的手臂,压低了声音,似乎要和他讲些私房话,但说出来的不过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站在这个对他深表关心的女人身旁,杜洛瓦情不自禁地心潮起伏,恨不得马上向她跪地表白,宣誓永远效忠于她,随时保卫她,让她明白他是怎样一个人。就这样,他呆呆地陷入自己一往情深的思潮中,对她的话无动于衷。
就在此时,德·马莱尔夫人突然莫名其妙地喊道:“罗琳娜!”
小姑娘应声跑到她身边。
“孩子,坐这儿来,站在窗口会着凉的。”
杜洛瓦突然心里一动,想亲一下小女孩,似乎这吻多多少少可以传到她母亲身上。
于是,他以长辈的口气,向孩子亲热地问道:“小姑娘,我能亲你一下吗?”
小女孩抬起眼来看着他,一时不知所措。一旁的德·马莱尔夫人笑着说:“你就对他说:可以,先生。不过只有今天这一回,以后可不能了。”
杜洛瓦于是坐下来,一把抱起罗琳娜放在腿上,然后嘴唇在她那波浪起伏的秀发上轻轻一触。
孩子的母亲无比惊讶:“看那,她竟然没有逃开,这真是不可思议。要知道,她往常只让女人亲的。杜洛瓦先生,您的魅力实在是让人无法抗拒。”
杜洛瓦面红耳赤,不发一言,只是轻轻地把小家伙在腿上来回摇晃。
弗雷斯蒂埃夫人走了过来,不禁惊叹:“哎呀,罗琳娜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乖了,这可实在是稀奇啊!”
雅克·里瓦尔这时叼着根雪茄也走了过来。杜洛瓦站了起来,准备告辞了,因为他觉得今天这场约会虽然艰难,但总算对付过来了,可别因为自己的一言之差而断送了已经开始的大好前程的希望。
他躬了躬身,轻轻握了握女士们伸过来的一只只纤纤素手,而对男士们伸过来的手则抬起来使劲摇了摇。他感到,雅克·里瓦尔的手虽然干瘦,但是热乎乎的,当即怀着一片热忱使劲握了握;诺贝尔·德·瓦伦的手却是又潮又凉,且很快就从他手里抽手而回了;瓦尔特老头的手就更加冰冷,虚于应付,没有任何热情的苗头。只有弗雷斯蒂埃的手,不但厚实而且温暖,他低声向杜洛瓦叮嘱道:“明天下午三点钟,可别忘了。”
“请放心,忘不了。”
当他重新走过那个楼梯的时候,他真想直冲下去,因为事情竟然如此顺利,他实在是高兴极了。于是他迈开大步,一步两个台阶地走下去,不料快走到三楼时,他一眼从楼梯口的镜子中看见,一位先生正埋头急匆匆地向上走来,他随即停住,似乎做了不可告人的事儿被当场揭穿一样。
接着,他对着镜子打量许久,不禁得意于自己长得仪表堂堂,满意地对着自己笑了笑。然后弯腰躬身,像接待什么大人物一般,对镜中的那位美男子煞有介事地行了个大礼,略带遗憾地走了下去。
第3章??轻松任职
走到大街上,杜洛瓦又有些不知所往了,搞不清楚自己接下来该去干点什么。
他真想痛痛快快地撒开腿一口气跑几里地,又想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坐,放任自己思绪飘飞。他一边心不在焉地向前走着,一边满脑子勾画着未来,享受着夏夜凉爽的气息。但瓦尔特要他写的文章着实让他觉得有些沉重,因而他决定马上回去动笔。
他大踏步往回走去,很快就到了离住处不远的环城大道,顺着大道一直到了他住的布尔索街,这是座七层的楼房,里面住了二十多户,全都是平头百姓。屋里很黑,他不得不用点火用的蜡绳来照明。楼梯上布满了烟头纸屑以及厨房里扔出来的垃圾,他不由地感到阵阵恶心,真是一刻也不想在这破地方呆了,他多想象有钱人那样,住到宽敞明亮、铺着地毯的大房子里去。不像这里,整个楼房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让人无法呼吸的混浊空气:饭菜味、汗酸味、便池的骚臭味,以及触目可及的陈年垃圾和斑驳的墙壁发出的霉味,恐怕台风都无法将这些气味吹散。
杜洛瓦住在六楼,窗外正对着城西铁路距离巴蒂寥尔车站不远的隧道出口。两边立着高耸的石壁,围着一条狭长的通道。向下俯视,如临深渊。杜洛瓦打开窗户,支起胳膊靠在窗前,窗上的铁栏杆早已锈迹斑斑。
望下去,黑咕隆咚的通道深处,静静地伏着三盏闪烁着红色的信号灯,酷似趴在那里的野兽充满杀气的眼睛。这闪烁的红色,此起彼伏,稍远处伏着几盏,再远处也隐约可见。长短不一的汽笛声时时划破宁静的夜空,有的相距咫尺,有的自阿尼尔方向传来,几乎轻不可闻。这汽笛声跟人的喊叫声一般,也分强弱变化。其中一声由远及近,由强变弱,呜咽不绝,如泣如诉;没过一会儿,伴着一声长鸣,漆黑中突然射出一道耀眼的黄光,自远处奔驰而至,只见一长串车厢带着不绝于耳的隆隆声在隧道深处消失。
见此情景,杜洛瓦在心里叹了一声:“算了,我还是去写我的文章吧。”
他在桌上放好灯,正准备埋头书写,才发觉他手边仅有一叠信笺。
去他的,就用信笺写能怎么样。说着,他摊开信笺,提起笔在墨盒里蘸了蘸墨水,在信笺上方公公正正地写下几个秀丽的大字作为标题:
非洲服役散记
然后便凝眉苦思,这开篇第一句究竟怎么下笔。
他托着腮,眼睛盯着眼前摊开的白色信笺,一动不动好长时间。
到底怎么了?刚还眉飞色舞地大谈特谈那些趣闻和经历,现在怎么无影无踪,一点儿都不记得了呢?他忽然灵光一闪:
“对,这第一篇应该从我启程那天写起。”
于是提笔写了起来:
那是一八七四年五月十五日左右,刚刚经历了恐怖岁月的法兰西,已经是奄奄一息,正处于调治恢复的时期……
他突然停了笔,只是因为不知该如何措辞,才能顺利引出之后的经历——港口登船时的热闹、茫茫大海上的航行以及最初登陆非洲大地时的激动万分。
可是在他思索了许久之后,仍是毫无头绪,最后只好放弃,打算将这一段开场白放到明天再写,此刻先将阿尔及尔的市容写出来。
于是他在另一张纸上写道:“阿尔及尔是一座洁白的城市……”再接下去,又写不出一个字来。想起阿尔及尔,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座明亮漂亮的城市来。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好似飞流直下的瀑布,由山顶一直缓缓排布到海边。然而无论他怎样搜肠刮肚,却始终想不到一句完整的句子,来恰当准确的表述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憋了好久,终于又想起了一句:“这座城市的一部分由阿拉伯人占据……”此后又是黔驴技穷的尴尬,写不出一个字。于是他索性将笔扔在桌上,站起身来。
旁边那张小铁床,中间有一块因他睡得久了而凹陷下去。他看到,床上扔满了他平时穿戴的衣物,皱皱巴巴,更别说什么挺括亮丽了,看那龌龊的样子,就跟在停尸房等待着认领的破烂玩意没什么两样。在一张铺着麦秸的椅子上,放着一顶礼帽,那是他唯一的一顶丝质礼帽,帽筒向上,正像是在等待施舍。
贴在四壁的灰底兰花的墙纸,斑斑驳驳,满是污渍。这房子年深日久,谁也说不清这些污渍是怎么形成的。有的大概是按瘪在墙上的爬虫或是飞溅上去的油花,有的则可能是沾了发蜡的指印或是盥洗时从脸盆里溅起的肥皂沫。总之,满眼所见,一副破烂不堪的萧索景象,可怜之情油然而生。在巴黎,凡是带家具出租的房子,都是这样一幅衰败破落的景象。看到自己居住环境如此不堪,杜洛瓦不禁万分恼火。“搬,明天就搬,这种窘迫潦倒的生活再也不想过下去了。”他在心里恨恨地说道。
经此一想,他心中突然串上一股按捺不住的迫切之感,发狠非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不可。随即在桌边坐了下来,苦苦思索着如何准确地写出阿尔及尔这座迷人城市的种种风情。非洲这块充满诱惑、迄今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居住着那些四海为家的阿拉伯人,也有不为世人所了解的黑人。至今为止,人们对非洲的了解还仅局限在公园里偶尔看见的那些奇珍异兽。恰恰是这些有着神秘色彩的禽兽们,成为了人们创造动人的神话故事所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比如有野鸡的奇异变种——体型庞大的鸵鸟,有不同凡俗的山羊——动作敏捷的羚羊,此外还有脖颈细长、煞是可爱的长颈鹿,神态庄重的骆驼,力大无穷的河马,步履不稳的犀牛,以及人类的近亲——性情暴躁的大猩猩。而阿尔及尔,正是进入这神秘广袤、神奇斑斓的非洲大陆所经的必由之门户。
杜洛瓦隐隐觉得,自己总算是理出点头绪了。不过这些个玩意,他要是口述,恐怕还能滔滔不绝,但要写成文章,那就是难于上青天了。他为自己的力不从心而烦闷着焦躁着,于是又重新站了起来,两手湿漉漉的,太阳穴也在不停地跳。
他的眼睛突然盯着一张洗衣服的账单上一动不动,这是门房当天夜里送过来的。祸不单行,他瞬间感到了一种绝望。眨眼间,欢天喜地的热忱同着他的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一并消失的不见踪影。这下算是一切都完了。他成不了什么事,无所作为。他觉得自己身体似乎是被抽干了一样,一无是处、天生是失败者,别梦想什么飞黄腾达了。
他再次走到窗前,俯身望向窗外。就在这时,汽笛声突然响起,一列火车带着隆隆的声响钻出窗户下方的隧道,穿过一望无际的原野,驶向海边天际。这让他想起了远在那边的父母。
父母住着的小屋,离铁路不过十几千米。他眼前仿佛出现了这间小屋子,它就那样立在康特勒村的村口,俯瞰着近在眼前的里昂里昂,法国塞纳河下游,距英吉利海峡不远的一座大城市。城以及周围无边无垠的塞纳河冲积平原。
父母在居住的农舍开了家小酒铺,取了个名字叫“风光酒店”。每到星期天,里昂城的一些有钱人时常会举家来这儿会餐。父母望子成龙,所以供他读了中学。谁料在学业期满之时,他的毕业会考却没能通过,只好抱着将来或许能当个中校或者将军的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服了兵役。可是五年的服役期刚刚过半,他就对这种单调枯燥的军旅生活感到了无比的烦闷,一心想上巴黎碰碰运气。
父母对他已经不抱期望了,曾想让他留在身边。但他不顾父母的恳求,服役期刚满,就直奔了巴黎。跟父母当初盼子成才的迫切心情一样,他也期望自己能混出个样儿来。他隐隐约约觉得,只要抓住了有利的时机,成功是自然而然的。只不过这机会是怎样的,他还有些朦胧未知。他坚信,到那时,他是必定会努力促成,抓住不放,一举成功的。
在部队驻扎的地方,他是那么的一帆风顺,运气颇好,甚至在当地的上流社会中发生过好几次艳遇。他曾搭上了一位税务官的女儿,搞得姑娘为了跟着他,宁肯舍弃一切。他还勾引过一位律师的老婆,他将这女人当然也抛弃了,结果这可怜的女人竟曾为此投河自尽了。
部队里的战友们在说起他的时候,一致的评价他:“做人精明,诡谲,做事干练沉稳,总有办法应对。”没错,他就是要做一个“精明,诡谲,做事干练沉稳”的人。
这几年在非洲的岁月,他尽管天天过得都是呆板的军营生活,但那些诸如杀人越货、非法买卖和投机倒把等的勾当也不是没干过;日常教育他们的虽是军中固有模式和内容的荣誉感和爱国精神之类,但周边全是爱慕虚荣和夜郎自大的一些人,是下级官兵之间流传的一些仁侠故事。在这些年的耳濡目染之下,他渐渐失去了来自娘胎的诺曼底人的单纯天性。他脑海里如今装了一箩筐的东西,杂七杂八无所不具。
但这当中最要紧的,正是那一股不择手段向上爬的强烈诉求。
很快,他又陷入了白日梦中,这是他每当夜深人静独对明烛时的常景。他眼前幻化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里,在大街上邂逅了一位银行家或是达官贵人的千金小姐,对方为他的翩翩风度和堂堂仪表所倾服,对他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喜结良缘,他就此而一步登天,步入了上流社会,今非昔比。
谁料一声尖锐的汽笛声,将他从这美梦中拉起来。只见一辆机车像是一只刚从窝里窜出的肥兔子,孤零零地钻出隧道,全速向着车库飞驶而去。
人虽醒了,但那个整日魂牵梦绕的温馨而又模糊的期冀停留在心底很久。他抬起手,向窗外无边黑夜之中抛了个飞吻。这飞吻既是对他期待已久的梦中姑娘所抛去的绵绵温情,也是对他日盼夜望盼富贵荣华的默祝。之后,他关紧窗户,解衣上床,自言自语着:“也罢,今晚真的是没什么思路,睡一觉明早起来就不会这样了。而且,今晚我可能喝多了一点儿,晕晕乎乎的,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
他吹灭灯,倒在床上,几乎马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他很早就醒了,如同怀有心事或心存某种热切期望的人那般。他翻身跳下床,走过去打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
一眼望去,铁路通道那边宽阔的罗马街,沐浴在灿烂的晨光下,街道两旁的房子好似刚刷过一层白色彩釉,很是耀眼。在右边,远处笼罩在一层轻柔的淡蓝色的晨霭中的是阿让特山丘、萨努瓦高地和奥热蒙磨坊,晨雾如同天际的一块透明纱巾般随风飘荡。
杜洛瓦在窗前站了片刻,目光望向远处的田野,口中喃喃自语:“这么好的天气,那里的景色肯定美妙至极。”随后,他想到那篇文章还没眉目,必须马上动手,于是拿出十个苏给了门房的儿子,打发他去自己办公的地方给自己请个病假。
他坐到桌边,提笔在墨盒里蘸了点墨水,随即又双手托着脑门,苦苦构思起来。无奈依然没什么思路,脑袋里像是真空一样,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凑不起来。
不过他并没气馁,心里琢磨着:“也难怪了,我对这行当还摸不着门,这跟做其他行业类似,都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的。要写好这篇文章,还得找个人在入门之初给我一些指点。对,我这就去找弗雷斯蒂埃,他花不了十分钟,就能帮我搭起文章的结构了。”
想着,他就起身穿好了衣服出门。
走到街上,他又想起,弗雷斯蒂埃昨晚肯定睡得很晚,现在去找他可能太早了些。于是他沿着不远处的环城大街,在树下悠悠溜达起来。
现在刚到九点,他漫步进了蒙梭公园。由于刚刚洒过水的缘故,公园里的空气显得特别湿润而清凉。
他找了条长椅坐定,又开始做起白日梦来。一位衣着时髦的青年男子正在他前方踱来踱去,显然是在等候一位女士。
不出所料,没一会儿,一位戴了面纱的女子匆匆忙忙走了过来,握了握男青年的手,然后和他相挽着胳膊,并肩离去。
面对此画面,杜洛瓦心中莫名就燃起一股对于爱的熊熊热火,不过他需要的,是名门闺秀的爱,是高雅浪漫、柔情似水的爱。他站起来,继续向弗雷斯蒂埃家走去,心下不忿地想着,这家伙倒是吉星高照,鸿运当头!
不料等他走到朋友家门口时,正好见他从里面出来。
“哟,你来啦。这个时候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杜洛瓦见此情景,有些难以启齿,嗫嚅道:“我……我……我是想说,瓦尔特先生要我写的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文章,我实在写不出来。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我本来就没写过任何东西。干啥都得有个熟悉的过程,写文章当然更是如此了。我相信我很快就会写出好文章来,但入门阶段,我还是不得要领。文章要表达的东西我都想好了,整篇都想好了,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写出来。”
说到此,他停顿下来,吞吞吐吐的样子。弗雷斯蒂埃不无狡黠地向他笑了笑:“我能理解。”
杜洛瓦便接着说道:“就是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管做什么,每个人刚开始都会这样子。所以,我今天来找你……是想求你帮个忙……我想耽误你几分钟,请你帮我给文章搭个架子。另外,这种文章采用什么样的风格,用词排句之类应当注意的要点,也请你给我指点指点。不然,没你的帮助,我是交不上这篇文章的。”
弗雷斯蒂埃一直站在一旁微微地笑着。直到杜洛瓦说完,他拍拍这位老友的肩膀,向他说道:“这么办吧,你现在就去找我妻子,她会帮你办妥这件事的,而且我保证完成得并不比我差。她写文章的工夫,全是我亲自调教出来的。我今天上午没时间,否则,就这么点事儿,还不是一句话的问题?”
杜洛瓦听他这么一说,立即显出很不好意思的神情,犹豫再三,才小心翼翼地说道:“我现在去找她,是不是不太方便啊?……”
“没事儿的,你尽管上去就是了。她已经起床了,我下楼的时候,她都开始在我的书房里替我整理笔记呢。”
杜洛瓦还是犹豫不决。“这不好吧……这可怎么行呢?”
弗雷斯蒂埃将双手搭在他的肩头,使劲地扭过了他的身子,一边往楼梯边推搡,一边向他说道:“我说你就去吧,你这人怎么这么啰唆呢?我既然已经让你上去了,自然不会没道理的。你难道非要我再爬上四楼,带着你去见她,把你的问题对她讲一遍?”
杜洛瓦此时才终于消除了顾虑:“好吧,既然是这样的,我就听你的。我会对她说,是你非要我上去找她的。”
“行,随你怎么说都可以。你就放心吧,她又不会吃人。最关键的事情是,千万别忘了今天下午三点的约会。”
“请放心吧,我不会忘记的。”
就这样,弗雷斯蒂埃匆匆忙忙地离去了,站在楼梯边的杜洛瓦只好慢慢地踏阶而上,同时心中在盘算着该怎样说明自己此行的目的,仍为不知自己会受到怎样的接待而七上八下。
一位腰间系着蓝布围裙,手上拿着笤帚的仆人,来为他开了门。还没等他开口说话,先就禀明:“先生出去了,没在家。”
杜洛瓦不慌不忙地说道:“麻烦你请问一下弗雷斯蒂埃夫人,看她现在方不方便见我。请务必跟她说,我刚才在大街上碰上了弗雷斯蒂埃先生,是他让我过来的。”
仆人随即走开了,杜洛瓦在门旁等着,没有多久,仆人就回来了,打开右面一扇门,向他说道:“太太请先生进去再谈。”
弗雷斯蒂埃夫人正坐在书房里的一张扶手椅上。书房不算大,四周充塞了一圈高大的红木书架。一排排整齐的隔板上堆放着各类图书。各种各样的精装本更是色彩艳丽,有红的、黄的、绿的,以及紫色和蓝色,映衬得原本单调乏味的小书屋看上去光彩夺目了不少,显得生机勃勃。
弗雷斯蒂埃夫人穿着件镶有花边的晨衣。她转过身来,嘴角浮着一抹笑意,手伸向杜洛瓦,她那洁白的手臂,便从宽大的敞口衣袖中滑了出来。
“您怎么来这么早?”她向他问道,紧接着又补充道,“我丝毫没有见怪的意思,只是随口一问。”
杜洛瓦吞吞吐吐地说:“呃,夫人,是这样的,我本不想上来,刚才在楼下见到您丈夫,是他让我一定要来的。至于说我为了何事而来,那可真是叫我难以开口。”
弗雷斯蒂埃夫人指着一把椅子说:“请坐,慢慢谈。”
她在指间快速转动着一只鹅毛笔,面前铺着一大张纸,刚刚写了一半,不用说因为杜洛瓦的造访而中断了。
她端坐在办公桌前,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日常事务,就跟在自己的房间里一样收放自如。由于刚刚洗浴过,不断地有丝丝缕缕的清新幽香从她那披着晨衣的身上散发开来。嗅着这股暗香,杜洛瓦不禁暗暗思忖起来,觉得这轻纱薄绸裹着的玉体,必定是不仅青春焕发,白皙娇美,而且是体态丰盈,温馨迷人。
看到杜洛瓦一言不发,她只好再次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事情您直说无妨。”
杜洛瓦欲言又止,结结巴巴地说道:“是这么回事儿……我真是……惭愧得紧……为了完成瓦尔特先生要的那篇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文章……我昨晚回去后写到了很晚才睡觉……今天……一大早起来又接着写……可总觉得写得不像那么回事……我一气之下把写好的东西都给撕了……我实际上对于这一行还不是很适应……所以今天来找弗雷斯蒂埃……希望他能帮我一下……就这一次……”
弗雷斯蒂埃夫人哈哈大笑,一下子打断了他那结结巴巴的话语。从这笑声里看得出,她是那样的欢快、兴奋,甚至于还有些自鸣得意。
“这样他就让您来找我了?……”她接着说道,“这可真是好玩……”
“没错,夫人。他说您要是能帮我这个忙,肯定比他强得多……可是我实在不好意思,怎么能为了这么点小事来让您费心?情况差不多就这样。”
弗雷斯蒂埃夫人站了起来,说:“您的这个主意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这种合作方式肯定会很有意思的。那好,您就请坐到我的位子上来,因为如果文章直接由我提笔,报馆里的人一下子就会认出我的笔迹。我们这就把您那篇文章写出来,而且一定要一鸣惊人。”
杜洛瓦坐了过去,在面前铺开了一张纸,然后拿起笔等待着。
弗雷斯蒂埃夫人站在一旁,看他做这些准备工作。随后,她走到壁炉旁边拿起了一支香烟,点着后说道:“您要知道,我要是干起活来就得吸烟。好了,来给我讲讲您打算写些什么?”
杜洛瓦抬起了头,疑惑地看着她:“我也不清楚。我来这儿找您就是因为这个。”
弗雷斯蒂埃夫人只好说道:“没错,文章可以由我来组织。但我也做不了无米之炊,我能做的是提供作料。”
杜洛瓦一脸尴尬之情,最后只得讪讪地说道:“这篇散记,我是想从动身那天讲起来着。”
弗雷斯蒂埃夫人在桌子另一头坐定,跟他遥遥相对,同时仍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完全可以,那就从动身那天说起来吧。请注意,就当我一个人在听您讲,可以慢慢讲,别漏了任何细节。我会在其中挑选需要的东西。”
可是真要说起来,他却又不知从何谈起了。弗雷斯蒂埃夫人无奈之下,只好跟教堂里听人忏悔的神父那样不断地询问他,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帮他回忆当时的详情以及他遇到过的哪怕只有一面之缘的任何人。
如此以来,弗雷斯蒂埃夫人硬要他讲了大概一刻钟,然后突然打断他:“咱们现在可以开始动笔了。首先,我们将以您给一位朋友述说见闻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这样可以随意一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尽量把文章写得自然又不失风趣。嗯,就这样,开始吧:
亲爱的亨利,你曾说,想了解一些有关阿尔及利亚的情况,从今天起,我将满足你的这一要求。住在这土坯垒的小屋里,我实在是闲得无聊至极,因此将把我每一天,甚至于是每小时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然后再寄给你。不过这样一来,有些情况势必会斟酌不够就写了出来,因而难免粗糙,但我也管不了这许多了。只要你不把它拿出来给你身边的那些女士们看,也就是了……
口授到此,她停了下来,把已经熄了的香烟重新点燃。她一停下来,杜洛瓦在稿纸上用鹅毛笔书写的沙沙声,也立即戛然而停。
“咱们接着往下写。”她随后说道。
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属地,面积相当大,周围是人烟稀少的广大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沙漠、撒哈拉、中非……
阿尔及尔这座美丽洁白的城市,正是这奇异大陆的门户。
要到那里去,先得坐船。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人人都会顺利到达的。你了解我,我对驯马是很有一套的,上校的那几匹烈马,我给驯得服服帖帖。然而一个人无论有多精湛的骑术,到了海上,要征服汹涌的波涛,可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我正是如此。
想必你还记得被我们叫做“吐根大夫”吐根,草药。其根茎呈暗黑色,可入药,有催吐功效。的桑布勒塔军医吧。在我上这儿之前,每当我们认为有机会,想到军医所那个福地去快活一天的时候,我们便找个理由,到那儿找他看病。
他一直穿着一条红色长裤,坐在椅子上叉开两条粗壮的大腿,同时手按着膝盖,胳膊肘朝上,将臂膀弯成一个弓形,两只鼓鼓的眼珠不停地转着,嘴里轻咬着那发白的胡子。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药方是千篇一律的这样写道:
“该士兵肠胃失调,请照方发给本医师所配的三号催吐剂一副,服后休息十二小时,自可痊愈。”
这催吐剂是这般神圣,人人不得拒绝服用。既然大夫已经开了,当然是不得违命。何况服了“吐根大夫”亲配的这种催吐剂,还能享受难得的十二小时休息呢。
现在呢,我亲爱的朋友,在前往非洲的途中,我们所经受的四十小时的煎熬,如同是服了另一种谁也无法逃脱的催吐剂,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这剂猛药,用的却是大西洋轮船公司的配方。
弗雷斯蒂埃夫人搓搓手,显然十分满意对文章的构思。
她又点了一支烟,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一边吸着烟,一边不停地口授。她将嘴努成一个小圆圈,从小圆圈中喷出的烟,先是袅袅上升,接着慢慢扩散开来,变成一条条灰白的线条,轻飘飘地在空中缥缥缈缈,看上去似是透明的薄雾,又像是蛛网般的水汽。面对这滞留不散的轻烟,她时而打开手掌将其驱散,时而伸出食指,像锋利的刀刃般用力向下切去,然后聚精会神地看着那被切作两段,已然模糊难辨的烟气慢慢消失,直至无影可寻。
杜洛瓦早抬起了头,目不转瞬地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以及她在这微不足道的游戏中所显现的优雅身姿和各种面部表情。
她此刻正在为铺陈途中的插曲而费神苦思,她将凭空臆造的几个旅伴描绘的惟妙惟肖,同时虚构了一段他与一位到非洲和丈夫团聚的陆军上尉的妻子,一见钟情的香艳片断。
之后,她坐了下来,向杜洛瓦问了一些关于阿尔及利亚地形走向的问题。杜洛瓦对此知道的也不是很多。现在,经过只言片语,她所了解的已同杜洛瓦知道的不相上下了。接着,她用寥寥数笔大致描绘了这块殖民地的政治情况,好让读者有所准备,将来能够清楚作者在随后要发表的几篇文章中所提出的各种严肃话题。
随后,她又发挥其令人惊讶的想象力,凭空编造了一趟奥兰省奥兰省,在阿尔及利亚西部地区。之行,所涉及的话题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女人,有摩尔女人、犹太女人和西班牙女人。
“要想吸引眼球,还真离不了这些。”她说。
文章最后写的是,乔治·杜洛瓦在赛伊达的短暂停留。说他在这个高原脚下的小城中,与一位在艾因哈吉勒造纸厂工作的西班牙女工萍水相逢,两人坠入爱河,热烈相恋。故事虽不长,倒也曲折而充满了感情。比如他们常于夜间在不毛之地的乱石岗幽会,虽然四周怪石林立,豺狼、鬣狗和阿拉伯犬的嗥叫声声不绝,令人胆寒,他们却是充耳不闻。
这时候,弗雷斯蒂埃夫人又口授了一句,声音中带着明显的轻松欢快:“欲知后事如何,且看明日本报。”
“亲爱的杜洛瓦先生,您现在应该明白了,世上的文章就是这样写出来的。请在上面签上您的名字吧。”
杜洛瓦犹疑不定,难以下笔。
“您倒是签名啊,这还有什么犹豫的!”
他笑了一笑,于是抬笔在稿纸下方匆匆落了几个字:“乔治·杜洛瓦。”
她烟不离手,又开始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方步。杜洛瓦的眼睛始终盯在她身上,脑海中却搜寻不出一句词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他为自己能这样近距离地和她待在一起而感到无比欢欣。他们之间的这种初次交往是如此的亲近,不仅使他分外感激,周身也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畅快。他感到,她身边的一切都是她身体的一部分。房间内的陈设,从桌椅到堆满图书的四壁,甚至于是混合了烟草味的空气,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样柔媚、甜美,令人沉醉,无不和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她突然向他问道:“你觉得我的朋友德·马莱尔夫人怎么样?”
毫无准备的他不禁一呆,过了好一会儿才答道:“我……我觉得……我觉得她非常迷人。”
“是吗?”
“当然。”
他本想加上一句:“但跟您没法儿比。”不过终究不敢放肆。
弗雷斯蒂埃夫人又开口道:“您对她还不够了解,她性格开朗,反应敏捷,可不是那种普通的女人。比如说,她这个人常常放荡不羁,喜欢无拘无束。因为这点,她丈夫对她相当冷落。他只看到她的缺点,却看不见她的优点。”
听到德·马莱尔夫人已经结婚,杜洛瓦不禁流露出惊讶的神情,但这却是意料之中的。
只听杜洛瓦问道:“是吗?……她结婚了?那么她丈夫是做什么的?”
弗雷斯蒂埃夫人扬了扬眉,轻轻地耸耸肩,脸上带着令人难以看透的表情,说道:“他在诺尔省铁路部门任稽查,每个月到巴黎小住一星期。他妻子对他讥讽说,接待他的这段时间为‘强制性服务’,或是‘一周苦役’,再或是‘神圣的一周’。其实等您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您会发现,她是一个十分乖巧而又随和的女人。因此这几天,您不妨在方便的时候去看看她。”
杜洛瓦已经不想离开了,他想一直待在这里,觉得此刻就是在自己家里。
然而这时候,客厅的门忽然轻轻打开,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士未经通报就走进来。
看到房间内有个男人,他停住了脚。一刹那,弗雷斯蒂埃夫人似乎有些手足无措,一片红晕从面庞闪到了肩头。但她很快就恢复了常态,非常平静地说道:“进来啊,亲爱的。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乔治·杜洛瓦先生,查理的一位好朋友,未来的新闻记者。”
接着,她以另一种语调向杜洛瓦介绍说:“他是我们亲密无间、最为要好的相知,德·沃德雷克伯爵。”
两位男士,各自盯着对方看了一眼,并彬彬有礼地互相欠了欠身。见有客人到来,杜洛瓦赶紧起身告辞。
谁也没有挽留他。他喃喃地说了两句感谢的话,握了握弗雷斯蒂埃夫人伸出的手。新来的客人表情冷漠而又严肃,俨然一副上流社会的绅士派头。杜洛瓦再度向他欠了欠身,带着魂不守舍的慌乱心情,径自走了出来,好像自己刚刚做了什么傻事似的。
到了街上,他依然是一副愁眉不展、闷闷不乐的样子,心头隐约罩了一层莫名其妙的哀愁。他漫无目的地走着,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突然间这样无精打采。他思索了一番,却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德·沃德雷克伯爵的严肃面容一直在他眼前浮现着。伯爵虽然已显出些许老相,头发已经花白,但脸上依然是一副悠闲自在、不可一世的神情,只有家财万贯、信心勃勃的富人们才会这样。
杜洛瓦忽然发现,他跟弗雷斯蒂埃夫人的攀谈,是那样地自然,那样地无拘无束,谁料这位不速来客竟将它打断,这使得他心头像是被浇了一盆凉水似的,心里顿时起了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类似的情况可是常见:人们只要听到一句不如意的话,看见一件不称心的事,有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但也会立即引起深深的不快。
此外,他分明感到,这位伯爵一见到他在那里,脸上便露出了不快。至于是什么原因,他一直没想明白。
那篇要命的文章既已写好,到下午三点赴约之前,他已无事可干了。而现在,不过才刚刚十二点。他摸摸衣袋,身上还有六法郎五十生丁。于是他迈步走进了一家叫做“杜瓦尔”的大众餐馆吃了顿便饭。然后在街上闲逛起来。等到钟打三点,他终于登上了《法兰西生活报》的那个兼做广告的楼梯。
几个打杂的双臂环抱胸前,正坐在一条长凳上待命。同时,在一张类似讲台的小桌后面,一个负责传达工作的人,正忙着将刚刚收到的邮件一一归类。总之是井然有序,十分完美,令来访者不由得肃然起敬。不但如此,他们个个举止庄重,敛神静气,那气质超脱、潇洒自如的仪表,完全是一副大报馆接待人员的作风。
杜洛瓦于是走了过去,向传达问道:“请问瓦尔特先生在吗?”
传达彬彬有礼地回道:“经理正在开会。您若是想见他,请到那边稍坐片刻。”
说着,便向杜洛瓦指了指里面已挤满了人的候见厅。
坐在候见厅的客人,有的神态庄重,胸前挂着勋章,一副自认与众不同的样子;有的则不修边幅,连里面衬衣领也未翻出来,身上套的那身扣子一直系到脖颈的大礼服,更是污迹斑斑,像极了地图上边缘曲折的陆地和海洋。来客中还夹杂着三位女宾。其中一位容貌姣好,楚楚动人,且全身浓妆艳抹,跟个妓女似的。另一位就坐在她旁边,只是容颜憔悴,满脸皱纹,倒也认真打扮了一番,很像是那些昔日舞台上万种风情的女演员,到了人老珠黄之际,常常仍要不惜一切地将自己打扮成柔媚万分的少女,但很容易便被人一眼看穿,到头来,不过是造作惹人笑,空徒劳罢了。
那第三个女人,却是全身缟素,默默地静坐在角落里,看上去像是个不幸的寡妇。杜洛瓦心想,这个女人一定是来祈求周济的。
这时候,已经过去二十多分钟了,可是仍无一人被传唤进去。
于是杜洛瓦想了个主意,只见他返身回到了入口处,对那位传达说道:“是瓦尔特先生约我下午三点来这里见他的。此刻既然他没空,不知弗雷斯蒂埃先生在不在,他是我的朋友,我想和他见一面。”
于是传达领了他,走过一条长长的过道,来到一间大厅里。四位男士,正围坐在一张又宽又长的绿漆桌子旁,伏案挥笔忙碌着。
弗雷斯蒂埃嘴上叼着根香烟,正在壁炉前玩接木球游戏此游戏为一种个人玩的游戏。木球由一根细绳连在一端削尖的木棒上。球上有孔,玩的人把球抛向空中,待球落下时,用棒尖戳进球孔,把球接住。由于手脚灵活,看上去他玩起来是全不费力,每次都能用木棒尖端把抛向空中的黄杨木大木球稳稳地接住。
他一面玩,一面还在那里记着数:“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杜洛瓦接着他数的数,帮他喊了句:“二十六!”
弗雷斯蒂埃向他抬了抬眼皮,但仍不停手上的动作:“啊,你来啦!我昨天一气儿连着玩了五十七下。要说玩这玩意儿,这里也只有圣波坦比我强点。见着经理了吗?老家伙诺贝尔要是玩起这个来,那样子才叫有趣呢。他总大张着嘴巴,像是要把球吞进肚子里去。”
这时,一个正在伏案看稿件的编辑转过头来,向他说道:“嘿,弗雷斯蒂埃,我知道有个球现在正在找买主呢,球是用安地列斯群岛上等木料做的,东西甭提有多好了。据说此球可是从宫里弄出来的,西班牙王后曾经玩过的。人家开价六十法郎,倒也算不上太贵。”
弗雷斯蒂埃问道:“东西现在在哪儿呢?”
不料恰在此时,到第七十三下,他未能接住球,于是就势收场,打开了一个木柜,把球放回原处。杜洛瓦看见柜子里放着二十来个做工精湛的木球,并且一个个都编了号码,像是价值连城的古董一样。
关上柜门后,弗雷斯蒂埃又问道:“我说那球现在在哪儿呢?”
那位编辑答道:“在滑稽歌剧院一售票员手里。你要是感兴趣的话,我明天带过来给你看看。”
“好的,那可就说定了。要是东西真不错,我就买下来。这玩意儿,总是多多益善。”
交代完后,他转向杜洛瓦说道:“请随我来吧,这就带你去见经理。不然你要等到晚上七点钟,才能见到他。”
穿过候见厅的时候,杜洛瓦看到刚才那些人,还都坐在原来的位置上等着。一见弗雷斯蒂埃过来,那个年轻女人和另一位很像过气演员的老女人立即站起身,迎着他走上来。
弗雷斯蒂埃随即把她俩领到窗边。虽然他们的谈话刻意压低了声音,杜洛瓦仍听到弗雷斯蒂埃对她们以“你”相称,显然关系非同一般。
随后,走过两道包着软垫的门,他们终于到了经理的房间。
原来这一个多小时来,经理哪儿是在开会,竟然是跟几位带着平顶帽的男士玩纸牌呢。还有两人,杜洛瓦头天晚上已在弗雷斯蒂埃家见过。
瓦尔特先生手上拿着牌,正全神贯注地玩着,动作相当老练。对方显然也是一位赌场惯客,一把花花绿绿的纸片片在他手上,或是打出去,或是拿起来,再或是轻轻摆弄,是那样的灵巧、熟络、信手拈来。诺贝尔·德·瓦伦坐在经理的椅子里,正在赶一篇稿子,雅克·里瓦尔则躺在一张长沙发上,嘴里叼着雪茄,在那里闭目养神。
房间里满是因为久不通风而闷着的混浊空气,散发着房内陈设的皮革味、存放多日的烟草味以及印刷品散发的油墨味。此外,还弥漫着一种编辑部所独有的气味,每个报馆同仁都甚为熟悉。镶嵌着铜质装饰的红木桌上,杂乱无章地放着的全部是包括信件、明信片、报纸、杂志、供货商发货票以及各类印刷品的纸张。
弗雷斯蒂埃和站在玩牌人身后的几位看客握了握手,然后一声不响,站在那里观看牌局。等到瓦尔特老头赢了之后,才向前过来,向他说道:“我的朋友杜洛瓦来了。”
老头的目光越过镜片从眼镜上方投过来,向年轻人端详良久,随后问道:“我要的那篇文章带来了吗?围绕莫雷尔质询的辩论已经展开,这篇文章如果与有关发言同时见报,效果一定很好。”
杜洛瓦立时从衣兜里取出几张折成四叠的纸片:
“带来了,先生。”
经理满脸喜色,微笑着说:“真好,真好。您果然是言出必行。弗雷斯蒂埃,是不是劳您驾,帮我看一看?”
弗雷斯蒂埃急忙说道:“我看着就不必了,瓦尔特先生。为了帮他尽快熟悉我们这一行,这篇文章是我同他一起写的,写得很不错。”
现在是一位身材瘦长的先生发牌,瓦尔特一边接过纸牌,一边心不在焉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听你的。”
此时趁新的牌局还未开始,弗雷斯蒂埃俯身凑到瓦尔特耳边说道:“顺便提醒您一下,您答应过我的,让杜洛瓦来接替马朗博。您看我能否现在就将他留下,待遇相同?”
“可以,就这样定了吧。”
经理刚说完,弗雷斯蒂埃就一把拉着杜洛瓦,带着他退出了房间,瓦尔特先生则带着那浓厚的赌兴,继续投入到牌局中去了。
他们离开房间时,诺贝尔·德·瓦伦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似乎是根本没留意到杜洛瓦的到来,或者是根本就没认出来。雅克·里瓦尔则不同,他拉起杜洛瓦的手,带着分外的热情使劲摇了摇,一副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的神情。
在往外走的时候,他们又到了候见厅。众人一见他们到来,都翘首以待。弗雷斯蒂埃立即向那个年轻的女人打了个招呼,声音特别洪亮,显然是为了所有在此等候的人们都听见:“经理一会儿就见您。他现在正跟预算委员会的两个人商量事情呢。”
说着,他快步向外走去,一副身居要职、十分忙碌的样子,似乎马上就去赶写一份万分紧急的电讯稿。
一回到刚才那个编辑室,弗雷斯蒂埃径自走到木柜前,拿出他心爱的木球又玩了起来,并且一边数着数,一边每抛出一次球,就乘机向杜洛瓦交代几句:“就这样了。以后你每天下午三点上这儿来找我,我将告诉你该去哪些地方,采访哪些人,是当时就去还是晚上去,或者是第二天早上去……一、首先,我给你开一封介绍信,去拜访一下警察局一处处长……二、他会指定一个下属跟你联系。对于该处提供的重要新闻,当然是可以公开或者基本能公开的……三、将由你跟这个下属商量有关采访的事宜。具体事项,你可以问一下圣波坦,他对这方面的情况了然于胸……四、你一会儿或者明天去见他一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你得学会应付各种各样的局面,想尽一切办法从我派你去采访的那些人嘴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五、任何地方,无论守卫多严密,最终都得能进去……六、你干这份工作,每月固定薪酬两百法郎,要是你能另辟蹊径,利用采访的材料,写一些有趣的花絮,那么文章见报后按照每行两个苏再计酬……七、如果文章是有人按既定题目向你约稿的,那么每行也以两个苏来计酬……八……”
一等说完,他的注意力就全转到木球上去了,只见他不慌不忙继续数着:“……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在第十四下的时候,他没有接住,不禁咒骂起来:“又他妈的是十三!我总过不去这道坎儿。看来我以后肯定会死在跟十三有关的数字上。”
一个编辑忙完了手里的活,也到柜子里拿了个木球玩了起来。这个编辑身材矮小,看上去简直就是个孩子,可他却已经三十五岁了。这时候又进来几位记者,他们一进屋,就纷纷到柜子里寻找自己的球。因而现在是有六个人,背对着墙,并肩站在一起,周而复始地以同样的动作把球一次次抛向空中。这些球因木质不同而颜色各异,有红的、黄的及黑的。大家你追我赶,看谁接的多,两个还在埋头苦忙的编辑此时也站了起来,在一旁给他们当裁判。
最终弗雷斯蒂埃得了十一分,而那位一脸孩子气的小个男子输了。他走去按了一下铃,对已经赶来的听差吩咐:“去拿九杯啤酒来。”
在等候饮料的空当儿,大家又接着玩了起来。
杜洛瓦因此和他的这些新同事们,一起喝了杯啤酒。然后,他向弗雷斯蒂埃问道:“有我能做的事情吗?”
弗雷斯蒂埃答道:“今天没你的事儿了,你要是想走,随时都可以走的。”
“那……我们的那篇……稿子……是不是今天晚上就付印?”
“没错。不过,这件事你就别操心了。排出的校样,由我来看。现在你要做的事情是,接着干下去,把明天要用的稿子给写出来。明天下午三点你带着稿子过来,跟今天一样。”
于是杜洛瓦跟所有在场的人握手道别,尽管他还对他们的姓名都一无所知。随即他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沿着那个漂亮的楼梯走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