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net,沉醉的黄丝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章
倪潇儒高中毕业蜗居在家时,仍和过去那样,为了弄到书,他得四处奔波告借。因为,这时看书已成了他继续求知的唯一途径。这种阅读习惯和喜好,不是缘于外力的推动或内心的自律,而是一种纯粹的爱好和兴趣。现在已不用再写什么作文了,因而他就转而写读书笔记,而且写得十分认真,就象要拿给老师批阅那样。白天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任何干扰,也不用做什么家务事,因而任由他舒心地去看、去写,这已成了他最大乐趣。
一次,居民主任王阿姨路过他家。这时倪家还住着老房子,透过矮墙,见倪潇儒一个人在小院内又是看书又是写字的,因而就排闼而入,问道:“潇儒,你在写什么呢?”
倪潇儒回答说:“哦,王阿姨,我在写读书笔记。
王阿姨“哦”了一声,说:“来,拿来我看看。”王阿姨不管倪潇儒是否同意便顾自拿起笔记本来看。因为在她眼里,倪潇儒不过是个大孩子而已。这王阿姨念过扫盲班,能识字看报,就是写不来。王阿姨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说:“写得真好,真好!哎,能写的人就这样,一点事情就能写出一大篇,多好啊!真没想到,我们居民区还有你这样的人才。”
孔子说:“巽与之言,能不说乎?”好听的话,谁不愿意听啊?可面对王阿姨的称赞,他却不以为然,他知道王阿姨的文化功底,因而这种称赞也就没什么含金量,要是换作自己的老师那就不一样了。不过他嘴上却说:“王阿姨,你千万不要这样夸我,我是没事才写的。”
王阿姨试着问道:“你待在家里也没什么事,能不能帮王阿姨做点事?这也是在帮居民区做事哦!”
倪潇儒想也没想就爽快地答应说:“好啊,要我做什么事,你尽管说好了。”
王阿姨告诉说:“就是帮居民区写写宣传材料、出出黑板报这些事。”这正合他的兴趣,他非常乐意做这事,也算是一个小小地用武之地。
这事真做起来还非常多,没完没了。什么逢年过节要写,政治运动要写,科技成就要写,居民区的好人好事也要写。那些墙体黑板又东一块西一块的散在四处,只能一处一处的写。倪潇儒写这些文章真是游刃有余,是个快“枪手”。文章写得好,字又工整,看的人也就多,评头论足自然也就相伴而来,不过多半是称赞他的。这让倪潇儒倍受鼓舞,虽然给他的这片天地并不大,自知只是初出茅庐,手中的笔也绝非江梦生花的如椽之笔,但他却做得很认真,把它们当作重要文告来写。这么一来,居民区的黑板报自然是越办越好,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居民区这片狭小的区域。后来街道、区上的干部也来实地考察,把它竖为宣传方面的典型,同时也知道了倪潇儒这个小青年的名字。这事是居民主任王阿姨一手操办的,倪潇儒这个小青年是她发现的,宣传的方向和内容又是她钦定的,她自然是功不可没。因而,年底时节也就顺理成章地将好几个荣誉称号揽在名下。
尽管倪潇儒在外面赢得一片赞誉,可他爸爸却高兴不起来。其实倪齐安并不反对儿子去帮着做这些事,他虽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赞同的。可他毕竟是父亲,他不得不往远处想,不得不为儿子的前途操心那!他看儿子似乎是像模像样的在忙个不停,可这与儿子的前途不相干呢,究竟非长久之计啊!就这样呆在家里,没个去处,更没个盼头,长此以往如何是好呀?依倪齐安的想法倒还不如乘早去农村插队,这样或许还能碰上抽调回城的机会,毕竟有个盼头。去农村插队,虽说生活苦点,但可以见风雨受锻炼,同时也可让儿子感受一下劳动的不易。
倪齐安曾三番五次地提这事,可儿子就是不肯接他的话茬,默不作声,只顾低头吃饭,似乎饿了三天三夜似地。他妻子更是说什么都不肯让儿子去农村插队。有他妈妈这般护着,儿子更加可以赖着不去。只要倪齐安一提这事,立时就成了家里最孤立的人,原本乐融融的气氛,霎时就会烟消云灭,准会弄得一家子老大不开心,连晚饭都吃不安稳。他妻子说:“现在家里又不多儿子一个人吃饭,你老撵他,这是作啥呢?你不心疼,我可心疼。你舍得,我可舍不得!”
他妻子平时极宠爱一双儿女。因而这样说也在情理之中。可女儿潇佚也不时的要来帮腔,替她哥哥说情。她搂着爸爸的脖子说:“爸爸,你就让哥哥留在家里吧!我也舍不得哥哥去农村,他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你让他怎么过呀?爸爸,我求你了!”
此时倪齐安是处于三面夹击之中,早把他弄个束手无策。他只好摆摆手说:“好了好了,我不说这事了。哎,还是去弄我的草药好。”
他妈妈和妹妹这样说倒也入情在理,可让倪齐安大惑不解的是,那居民主任王阿姨。在巷子里碰面时,她说:“老倪啊,你也真是的,你家境况不错,难道还怕多个人吃饭不成?现在还有几个孩子能象潇儒这样静静地坐在家里,这样认真地看书写字,别说已是高中毕业,就是那些还在念书的孩子,等放了学便把书包一扔,还不都顾自玩去?依我看,潇儒这孩子真是又乖又有文化,日后保不定是个青云伟器,你就别逼他了,让他呆在家里算了。现在就连街道、区上的人也知道你家潇儒的大名了,说不定那一天时来运转,真让潇儒碰上个什么好机会,进得这些部门工作都没准呢!”本来,这说服动员应届毕业生去农村插队,是居民主任的工作和责任。现在倒好,来个角色换位,这说服动员也可倒着来做。她的话真让倪齐安晕乎了好长时间。
私下里,两口子也常为儿子去不去农村插队这事犯嘀咕,不过从不为这事争吵。两口子感情弥深,凡有意见相左的事,倪齐安都会退让一步,总要让着妻子一些,因而这个家总是那么太太平平、和和美美的。他妻子说:“不是我自夸自好,我家潇儒是又懂事又聪明的,说到头里还不都象你的。你忘了那会儿你自己弄树皮草根那傻劲儿,香烟烧破衣服都不晓得…”
一说到这些事情,倪齐安不由得笑起来,说道:“哎呀,那是…那是…”
他妻子笑着瞥丈夫一眼,然后继续说道:“你也得往好里想想,咱家潇儒,自打小起就不淘气,也从不让你这个当爸爸的操过什么心!左邻右舍那么多孩子,你倒是去比比看!儿子现在做的这些事,还不都是正事好事?你就由他去吧!”
倪齐安说:“你说的这些,我哪会不晓得啊,只是这老大不小的总呆家里,那以后怎么办?哪天是个头啊?总不能养他一辈子吧?”
他妻子说:“哎呀,你想那么远作啥呢?先管住眼前再说,以后的事等以后再说。没有现在,那还有什么将来呀!现在这个样子,也不是儿子的缘故,他也是无力改变的。以后你就别再去撵他了。噢!你看,现在儿子见你都有点怕了。”
倪齐安听了妻子的话后说:“好好好,以后不提这事总好了吧!”
倪潇儒依旧是先前那个老样子,借书看书写笔记,再有就是帮居民区写写黑板报。不过他时常还得去巷子里卖开水的吴奶奶那里,帮着干点杂活。吴奶奶孤苦伶仃的,整天守着那个大圆柱似的开水炉,靠卖开水维持生计。岁月的艰辛和常年的烟熏火燎,使吴奶奶脸上终日蒙着一层无法濯尽的油烟,深一搭,浅一搭的。那油烟已深深地嵌入她的皱纹,苍老的脸上布满了沟沟坎坎。吴奶奶是看着倪潇儒长大的,她特别喜爱这孩子。他不象别的孩子那样淘气,想出往煤堆里塞个小鞭炮什么的恶作剧,来弄送我这个老太婆。相反还总要帮着干点事情。要知道,那锹煤的活儿可不比小孩子做游戏那样的有趣。
一次,倪潇儒帮着把一堆刚卸下煤的锹往里间,发现煤堆里有一个管状样的东西,他拣在手里看,心里一惊,这莫非就是雷管?他记得化学老师在课上讲过。他拿捏不准,便拿去巷那头的陈叔家。那陈叔以前曾是煤矿里的安全员,他一眼便认出是雷管,急问是哪里拣的?倪潇儒便告知是锹煤时发现的。陈叔叮咛说:“这不比小鞭炮,炸起来的威力是很大的,放在这儿,我马上想办法把它处理掉。”倪潇儒担心说:“原来有这样危险啊,那屋子光线暗,再加上吴奶奶的眼睛又不好,那可怎么办?”陈叔说:“不用担心,这种事是极偶然的,只要稍加留心就好了。”
倪潇儒飞速回到吴奶奶那里,叮咛说:“吴奶奶,以后锹煤的时候,尽量多看看,若见着那些异样的东西,立刻把它拣出来扔在一边,千万不可锹进炉膛里。”他怕吓着吴奶奶,因而并不说那要爆炸的话。
吴奶奶只是开心的“哦哦”地应着,其实并不晓得这话的意思。陈叔赋闲在家,偶尔也来此处打壶开水。一次去吴奶奶那里,因见空闲,两人便聊起天来。这时吴奶奶方晓得孩子这话的本意,她心里想,看这孩子,做下好事不嚷一声,那日要不是孩子心细,我这老太婆就是不被炸着,恐怕也得被吓死。真可与少年孙叔敖埋那两头蛇的做法媲美。这样的孩子怎叫人不喜欢?不管什么时候见到,开口总要先叫一声吴奶奶。这孩子董事知礼,将来准有出息。吴奶奶看见倪潇儒来了心里就特别高兴,舒心的笑容掩隐了嵌在皱纹里的油烟,笑容里弥含着慈祥与满足。吴奶奶常备着一些小零食,藏在那只快成古董,外表斑驳的小木匣里。不管倪潇儒是来帮着干点事,还是坐下陪着说说话,准要拿一些小零食给他吃。她想不能总让孩子为自己做这做那的。这次倪潇儒去的时候说:“吴奶奶你不要老为我准备吃的,怪不好意思的,再说我现在已不是小孩子了。”
吴奶奶不管倪潇儒怎么说,她一边照旧拿出小零食,一边说道:“看你说的,在我眼里呀,你就是个孩子,不过,是个懂事的孩子。你知道吗?居民区王阿姨常来看我的,每次都要夸你一番呢!”吴奶奶招呼道:“来,快拿了吃。小孩子要能吃才好,这样才会长身体,到吴奶奶这里,你还要作啥客!”
倪潇儒见不好再推辞了,因而就说:“吴奶奶,你先放着,等我把这堆煤锹到里面去再吃,不然走路不方便,晚上连门都关不上的。”吴奶奶就坐在那张倪潇儒已帮她修过多少回的旧竹椅上歇着,看着倪潇儒做事,眼里充满了慈爱、高兴和满足。
倪潇儒看书看到精彩幽默之处,会顾自笑起来,倪齐安虽然不再提让他去农村插队这事,但见儿子这个呆样儿,心里就来气,忍不住又要数落排揎他。他爸爸数落时,倪潇儒多半是不声不响的,可有时见爸爸的话实在有点离谱,也免不了要顶上一句。
他爸爸说:“你就知道看这种闲书,这种书看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啊?饥不当食,寒不当衣的,倒还不如想想办法学它一门手艺靠得住。”
儿子辩说道:“这又不是闲书,是名著,是小说,都是一些大作家写的呢!看多了就会受益终生。”
他爸爸“呵呵”了两声,不屑的说:“你不要拿名人来吓我,小说不是闲书那还有什么书是闲书的?”
儿子可不同意他爸爸的观点,他还是搬出名人来论理:“鲁迅先生在他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这话你听起来或许会拗口,那我就把南怀瑾先生的话说给你听:“不要轻看了小说,有许多人都是眼高手低,随便批评别人的作品,自己却写不出来。”他可是位大学者,外婆信佛的,她就知道这个人。再说,你还没看过,怎么好把它说成闲书呢?”
倪齐安一边看看儿子一边下意识的摇着头说:“你看书别的看不出有长进,倒把嘴巴看厉害了,张口名人,闭口学者,我说不过你,不过我倒想问问你,你说看这种“闲书”能终生受益的,那好,你倒说说看,你天天都在看这些书,都受了那些益了?是“饥能当食,寒能当衣”了?还是看成一门什么手艺了?”
儿子见爸爸这般奚落就顶一句:“能终生受益,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我老师说的。”怕他爸爸不相信,又加上一句:“我老师的学问可好了!”
他爸爸果然是不相信,他狐疑地看着儿子,问道:“你老师说的?你老师会叫你天天看这种闲书?”
儿子说:“是老师说的嘛,你不相信啊,我笔记本上都记着呢!”
他爸爸很是不服气,可一时又找不着话来驳斥,因而只好摆摆手说:“既然是老师说的,那我还能说什么?你看吧,我看你能看出个什么名堂来?”
以前总是为去不去农村插队这事弄得一家子不开心,现在父子俩常为看书这事顶牛。私下里,两口子又为这事嘀咕起来。他妻子说:“你也真是的,儿子是看书,又不是去淘气闯祸。学生听老师的话,我想也没错,你何苦要有说没说地去说他呢?
倪齐安还是认为自己的看法要比他老师更正确,他说:“他看的都是些闲书,是闲来无事时,用来打发时间的,可看可不看。”
他妻子说:“我没看过,看这些书有没有好处那就更说不上来,既然不是坏事,那你就由着他吧!”
倪齐安无奈地摇着头,叹说道:“看他这呆头呆脑的样儿,以后可怎么办噢?靠什么去立足存身啊?”
他妻子倒没想那么远,也不赞同丈夫的说法,她说:“就你在说儿子是呆样儿,你可别忘了,这几年的年终总结还不都是儿子替你写的?你说厂长看了还啧啧称赞呢,要是儿子真呆,那还写得出来?你老说儿子呆呀傻的,往头里说,这呆傻样儿还不全像你的?你忘了自己当年怎样摆弄那些树皮草根的?还不是那样呆头呆脑的,谁说都不听。”
倪齐安听了不禁笑起来,他看着妻子说道:“好了,不说他了,有你这样护着,我还能说啥?说了也没用。”
他妻子笑了,说:“我看你这倒象是呆话,你们三个人,在我心里一样的,要说护的话,那我从来都是三个人一起护的。”
倪齐安对妻子说道:“我也不是故意在找茬,而是想让他看些有用的书。”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虽然来找我治病的人不少,但这毕竟是咱倪家医技中最简单的部分。至于那接骨疗伤和用手抚捏的技巧,我是做梦都想着把它搞懂,可是力不从心哪!要是儿子肯看这方面的书、肯往这上面用功,那希望就大了。儿子的文化毕竟比我高,记性又好。文章写得好,说明儿子有悟性,不管学什么都离不得悟性这东西。你看,有的人信了半辈子的佛,到头来仍旧只能念佛拜佛,吃斋打坐而已…”
他妻子显得有点不悦的样子,打断丈夫的话说道:“你说儿子就说儿子么,干嘛要数落你丈母娘的?”
倪齐安赶紧摆手解释说:“没有没有。我不过是在说这种现象。你看,有的人做事,做一回和做十回没有多大区别,而有的人却不一样,总能一回比一回要好。眼下儿子的毛病不是不勤奋,也不是没悟性,而是对他爷爷留下的这些东西没兴趣。这实在是太可惜了!我是想慢慢地把他引到学医的路上去。”
他妻子听了很是赞同,说:“这话是对的,不过也得好好说才是,要慢慢来,不能逼他,那样反而更不好。儿子毕竟半大不小了,他有自尊心,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只要好好地说,儿子是一定会听的。”
他妻子知道儿子不喜欢这些树皮草根,也不想看那些旧医书,对他爸爸在摆弄的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只想将来当个什么作家的。因而他妻子悄悄地对儿子说:“潇儒,你也要学得乖巧一些,你爸爸说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和他争论。其实你爸爸是很看重、很在乎你的。他也全是为了你好,才这样费口舌的。你爸爸让你做什么,你就先应承下来。还有,星期天的时候,你有事没事的找点什么做做,那你爸爸也就不会说你了,懂吗?”
倪潇儒顺从的回答说:“好的,妈妈我知道了。”
一天吃晚饭时,倪齐安和颜悦色的对儿子说:“潇儒,你看书,我不反对,况且你老师也说这是好事。我反对的是你老看一种书。我想,其它的书也应该找来看看,这样,人的见识才会广,你说是不是?”
他妻子没等儿子回答就接着说:“潇儒,你爸爸说的有理,既然看书是好事,那你何不多看它几种,这样不就更好么?”
倪潇儒想了想后问道:“爸,那你想让我看什么书呢?”
听了儿子这句问话,倪齐安心里还是挺高兴地,不过这事急不得,不能再让儿子产生那种逆反心理。欲速则不达,操之过急反而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他这样想了想后说:“这个么…具体的我倒也说不出来。你知道,家里也没别的什么书。你爷爷是个中医,留下来的尽是些医书,如果能拿出来的话…那就拿出来看看么,我想也不会是什么坏事?”
“哎呀,爸,你原来是想我让看这些书啊!这可是我最不喜欢看的书噢!”倪潇儒不可置否的回答,因为他心里不太愿意,所以一下应承不下来。
他爸爸听了后并不象以前那样,满脸不悦。而是笑着问道:“你没看过,怎么知道不喜欢呢?这和我还没有看过那本书就说那本书是“闲书”不是一个道理么?”后面那一句是他故意将儿子的,因为早几天儿子就说过这样的话。
他妈妈在一旁鼓动道:“潇儒,你爸爸说得蛮有道理的,即便不喜欢,那看看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吧!说不定你爸爸一直没看懂的地方,你倒看懂了,这下不是帮你爸爸的大忙了?”
妹妹潇佚这时也说:“是啊!哥哥,爷爷留下来那么多书、那么多药方,我想肯定都是很有价值的。可是再有价值也只能束之高阁呀!爸爸执着却看不懂,哥哥你么是不感兴趣。真是太可惜了!”
倪潇儒眯了一眼妹妹,然后故意用教训的口吻说道:“你懂个啥?这些书坚深专业,你以为只要随便看看就能懂了?”
妹妹潇佚说:“哥哥,你肯定能看懂,我佩服的就是你。我爱看书不就是受你的影响么?我的作文虽然没法和你比,但老师说我大有长进,非昔日可比。我想,这都是因为我家的求学氛围好,你看,上有爸爸苦心钻研作楷模,旁有哥哥潜心求学作表率,焉有不长进之理?这叫…这叫…蓬麻什么来着?”
倪潇儒看着妹妹,笑着拉长声调说:“这叫蓬麻可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的。”
妹妹潇佚说:“到底是哥哥,博学多闻。我想只要哥哥你肯动手做,那保准行。”
倪潇儒乜着妹妹,说:“呵哟,你也想来哄我啊?”
他妹妹笑着说:“哥,我可没哄你的意思。真的,哥哥,要想把爷爷的医技传承下去,那只能靠你了。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看来非你莫属了!”
倪潇儒故作不悦地说:“去去,尽瞎说,我那有这个本事的?”
他妹妹说:“你就有这个本事。哥,你就不要再推辞了,就这样说定了,传承倪家医技的重担就由你来挑了!”
在这个十六岁的女孩看来,似乎只要哥哥答应,那她爷爷的医技就可在朝夕之间重现。女儿的话可把她爸妈给说乐了。妈妈对儿子说:“现在就连你妹妹都这样说了。”
倪潇儒撅一撅嘴后说:“哎,看就看呗!不过不能抱什么期望哟!其实这些书名都听说过,特别是那部《本草纲目》,那可是集医学、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的一部宏幅巨著,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学问可大着呢!”
他妈妈听了后赶紧说道:“原来这书有这么好啊,那你为什么放着不看呢?”
倪潇儒说:“我不是明天就找出来看么?”
一家子有说有笑,好是高兴。不过最高兴的当属倪齐安了,他要悄悄地,在不知不觉中把儿子引上学医的道路。现在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儿子终于答应看这些书,他能不高兴么?他知道儿子的脾性,有一股死钻牛角尖的犟劲儿,愈难愈深他就愈会下死劲去钻。他相信,只要儿子肯看这些书,那总有一天,他会喜欢上的。倪齐安深知,如光凭自己的力量,想去弄懂倪家祖辈留下的全部医技,那已是很渺茫了。他寄希望于儿子,希望儿子能成为倪家独门医技的真正传人。
过了一段日子,也在吃晚饭的时候,倪齐安问儿子道:“潇儒,那些书还在看么?”
“看呀,天天都在看呢!”倪潇儒回答说。
倪齐安十分地满意,他鼓励说:“好啊,这太好了!不过贵在坚持哟!”接着倪齐安又说:“那我提个问题问你,怎么样?”
“行啊,你问好了。”倪潇儒想都没想就说道。
倪齐安搁下碗筷,拿出一卷《本草纲目》,他在木部里挑出两味药名来问。倪潇儒一边吃着饭,一边眯着眼,他稍稍地思索了一会便把这两味药的性状和功能说了出来。倪齐安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称是,他感叹说:“就是不一样啊,我即便连着看上十遍也说不了这么完整。看来你还真有这方面的天赋呢!”
妹妹潇佚从爸爸手里拿过书,对照了一下,惊叹道:“哎哟,几乎是一字不差,要是真遇上考试的话,那绝对是个标准答案。真不简单噢!”妹妹潇佚还颇显骄傲地继续说:“哥,我说你肯定行,这下你相信了吧!”
倪潇儒冲着妹妹说:“行什么行呀!这是“雨点打在香头上——碰巧”。前几日我刚看过,印象还很深,所以才说得出来。其实这事实不难,就象念书那会儿背个词语概念一样。”
妹妹潇佚说:“哥,你还这样谦虚呀,不简单就是不简单嘛。再过上个一二年,等你把书上那些药名药性全搞懂了,那你就是一个中医了!”
倪潇儒问道:“你真以为只要把药名药性全搞懂了就是中医了?”
妹妹潇佚反问说:“那当然喽,要是能把药都搞明白了,那还不是中医么?”
倪潇儒乜着妹妹说:“你真是傻妞一个,哪有这么简单啊,古话道:“只靠书本当医生,要害人;只靠兵书当将军,要害兵。”若无千百次的亲身体验,就是把世上的医书倒背如流也没用的。若照你这么说来,那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李时珍这些医学大家不是在白忙乎了?你知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千金要方》、《本草纲目》这些经典医书是怎么来的?是从亲身体验的积累中而来。”
&nb... -->>
第四章
倪潇儒高中毕业蜗居在家时,仍和过去那样,为了弄到书,他得四处奔波告借。因为,这时看书已成了他继续求知的唯一途径。这种阅读习惯和喜好,不是缘于外力的推动或内心的自律,而是一种纯粹的爱好和兴趣。现在已不用再写什么作文了,因而他就转而写读书笔记,而且写得十分认真,就象要拿给老师批阅那样。白天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任何干扰,也不用做什么家务事,因而任由他舒心地去看、去写,这已成了他最大乐趣。
一次,居民主任王阿姨路过他家。这时倪家还住着老房子,透过矮墙,见倪潇儒一个人在小院内又是看书又是写字的,因而就排闼而入,问道:“潇儒,你在写什么呢?”
倪潇儒回答说:“哦,王阿姨,我在写读书笔记。
王阿姨“哦”了一声,说:“来,拿来我看看。”王阿姨不管倪潇儒是否同意便顾自拿起笔记本来看。因为在她眼里,倪潇儒不过是个大孩子而已。这王阿姨念过扫盲班,能识字看报,就是写不来。王阿姨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说:“写得真好,真好!哎,能写的人就这样,一点事情就能写出一大篇,多好啊!真没想到,我们居民区还有你这样的人才。”
孔子说:“巽与之言,能不说乎?”好听的话,谁不愿意听啊?可面对王阿姨的称赞,他却不以为然,他知道王阿姨的文化功底,因而这种称赞也就没什么含金量,要是换作自己的老师那就不一样了。不过他嘴上却说:“王阿姨,你千万不要这样夸我,我是没事才写的。”
王阿姨试着问道:“你待在家里也没什么事,能不能帮王阿姨做点事?这也是在帮居民区做事哦!”
倪潇儒想也没想就爽快地答应说:“好啊,要我做什么事,你尽管说好了。”
王阿姨告诉说:“就是帮居民区写写宣传材料、出出黑板报这些事。”这正合他的兴趣,他非常乐意做这事,也算是一个小小地用武之地。
这事真做起来还非常多,没完没了。什么逢年过节要写,政治运动要写,科技成就要写,居民区的好人好事也要写。那些墙体黑板又东一块西一块的散在四处,只能一处一处的写。倪潇儒写这些文章真是游刃有余,是个快“枪手”。文章写得好,字又工整,看的人也就多,评头论足自然也就相伴而来,不过多半是称赞他的。这让倪潇儒倍受鼓舞,虽然给他的这片天地并不大,自知只是初出茅庐,手中的笔也绝非江梦生花的如椽之笔,但他却做得很认真,把它们当作重要文告来写。这么一来,居民区的黑板报自然是越办越好,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居民区这片狭小的区域。后来街道、区上的干部也来实地考察,把它竖为宣传方面的典型,同时也知道了倪潇儒这个小青年的名字。这事是居民主任王阿姨一手操办的,倪潇儒这个小青年是她发现的,宣传的方向和内容又是她钦定的,她自然是功不可没。因而,年底时节也就顺理成章地将好几个荣誉称号揽在名下。
尽管倪潇儒在外面赢得一片赞誉,可他爸爸却高兴不起来。其实倪齐安并不反对儿子去帮着做这些事,他虽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赞同的。可他毕竟是父亲,他不得不往远处想,不得不为儿子的前途操心那!他看儿子似乎是像模像样的在忙个不停,可这与儿子的前途不相干呢,究竟非长久之计啊!就这样呆在家里,没个去处,更没个盼头,长此以往如何是好呀?依倪齐安的想法倒还不如乘早去农村插队,这样或许还能碰上抽调回城的机会,毕竟有个盼头。去农村插队,虽说生活苦点,但可以见风雨受锻炼,同时也可让儿子感受一下劳动的不易。
倪齐安曾三番五次地提这事,可儿子就是不肯接他的话茬,默不作声,只顾低头吃饭,似乎饿了三天三夜似地。他妻子更是说什么都不肯让儿子去农村插队。有他妈妈这般护着,儿子更加可以赖着不去。只要倪齐安一提这事,立时就成了家里最孤立的人,原本乐融融的气氛,霎时就会烟消云灭,准会弄得一家子老大不开心,连晚饭都吃不安稳。他妻子说:“现在家里又不多儿子一个人吃饭,你老撵他,这是作啥呢?你不心疼,我可心疼。你舍得,我可舍不得!”
他妻子平时极宠爱一双儿女。因而这样说也在情理之中。可女儿潇佚也不时的要来帮腔,替她哥哥说情。她搂着爸爸的脖子说:“爸爸,你就让哥哥留在家里吧!我也舍不得哥哥去农村,他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你让他怎么过呀?爸爸,我求你了!”
此时倪齐安是处于三面夹击之中,早把他弄个束手无策。他只好摆摆手说:“好了好了,我不说这事了。哎,还是去弄我的草药好。”
他妈妈和妹妹这样说倒也入情在理,可让倪齐安大惑不解的是,那居民主任王阿姨。在巷子里碰面时,她说:“老倪啊,你也真是的,你家境况不错,难道还怕多个人吃饭不成?现在还有几个孩子能象潇儒这样静静地坐在家里,这样认真地看书写字,别说已是高中毕业,就是那些还在念书的孩子,等放了学便把书包一扔,还不都顾自玩去?依我看,潇儒这孩子真是又乖又有文化,日后保不定是个青云伟器,你就别逼他了,让他呆在家里算了。现在就连街道、区上的人也知道你家潇儒的大名了,说不定那一天时来运转,真让潇儒碰上个什么好机会,进得这些部门工作都没准呢!”本来,这说服动员应届毕业生去农村插队,是居民主任的工作和责任。现在倒好,来个角色换位,这说服动员也可倒着来做。她的话真让倪齐安晕乎了好长时间。
私下里,两口子也常为儿子去不去农村插队这事犯嘀咕,不过从不为这事争吵。两口子感情弥深,凡有意见相左的事,倪齐安都会退让一步,总要让着妻子一些,因而这个家总是那么太太平平、和和美美的。他妻子说:“不是我自夸自好,我家潇儒是又懂事又聪明的,说到头里还不都象你的。你忘了那会儿你自己弄树皮草根那傻劲儿,香烟烧破衣服都不晓得…”
一说到这些事情,倪齐安不由得笑起来,说道:“哎呀,那是…那是…”
他妻子笑着瞥丈夫一眼,然后继续说道:“你也得往好里想想,咱家潇儒,自打小起就不淘气,也从不让你这个当爸爸的操过什么心!左邻右舍那么多孩子,你倒是去比比看!儿子现在做的这些事,还不都是正事好事?你就由他去吧!”
倪齐安说:“你说的这些,我哪会不晓得啊,只是这老大不小的总呆家里,那以后怎么办?哪天是个头啊?总不能养他一辈子吧?”
他妻子说:“哎呀,你想那么远作啥呢?先管住眼前再说,以后的事等以后再说。没有现在,那还有什么将来呀!现在这个样子,也不是儿子的缘故,他也是无力改变的。以后你就别再去撵他了。噢!你看,现在儿子见你都有点怕了。”
倪齐安听了妻子的话后说:“好好好,以后不提这事总好了吧!”
倪潇儒依旧是先前那个老样子,借书看书写笔记,再有就是帮居民区写写黑板报。不过他时常还得去巷子里卖开水的吴奶奶那里,帮着干点杂活。吴奶奶孤苦伶仃的,整天守着那个大圆柱似的开水炉,靠卖开水维持生计。岁月的艰辛和常年的烟熏火燎,使吴奶奶脸上终日蒙着一层无法濯尽的油烟,深一搭,浅一搭的。那油烟已深深地嵌入她的皱纹,苍老的脸上布满了沟沟坎坎。吴奶奶是看着倪潇儒长大的,她特别喜爱这孩子。他不象别的孩子那样淘气,想出往煤堆里塞个小鞭炮什么的恶作剧,来弄送我这个老太婆。相反还总要帮着干点事情。要知道,那锹煤的活儿可不比小孩子做游戏那样的有趣。
一次,倪潇儒帮着把一堆刚卸下煤的锹往里间,发现煤堆里有一个管状样的东西,他拣在手里看,心里一惊,这莫非就是雷管?他记得化学老师在课上讲过。他拿捏不准,便拿去巷那头的陈叔家。那陈叔以前曾是煤矿里的安全员,他一眼便认出是雷管,急问是哪里拣的?倪潇儒便告知是锹煤时发现的。陈叔叮咛说:“这不比小鞭炮,炸起来的威力是很大的,放在这儿,我马上想办法把它处理掉。”倪潇儒担心说:“原来有这样危险啊,那屋子光线暗,再加上吴奶奶的眼睛又不好,那可怎么办?”陈叔说:“不用担心,这种事是极偶然的,只要稍加留心就好了。”
倪潇儒飞速回到吴奶奶那里,叮咛说:“吴奶奶,以后锹煤的时候,尽量多看看,若见着那些异样的东西,立刻把它拣出来扔在一边,千万不可锹进炉膛里。”他怕吓着吴奶奶,因而并不说那要爆炸的话。
吴奶奶只是开心的“哦哦”地应着,其实并不晓得这话的意思。陈叔赋闲在家,偶尔也来此处打壶开水。一次去吴奶奶那里,因见空闲,两人便聊起天来。这时吴奶奶方晓得孩子这话的本意,她心里想,看这孩子,做下好事不嚷一声,那日要不是孩子心细,我这老太婆就是不被炸着,恐怕也得被吓死。真可与少年孙叔敖埋那两头蛇的做法媲美。这样的孩子怎叫人不喜欢?不管什么时候见到,开口总要先叫一声吴奶奶。这孩子董事知礼,将来准有出息。吴奶奶看见倪潇儒来了心里就特别高兴,舒心的笑容掩隐了嵌在皱纹里的油烟,笑容里弥含着慈祥与满足。吴奶奶常备着一些小零食,藏在那只快成古董,外表斑驳的小木匣里。不管倪潇儒是来帮着干点事,还是坐下陪着说说话,准要拿一些小零食给他吃。她想不能总让孩子为自己做这做那的。这次倪潇儒去的时候说:“吴奶奶你不要老为我准备吃的,怪不好意思的,再说我现在已不是小孩子了。”
吴奶奶不管倪潇儒怎么说,她一边照旧拿出小零食,一边说道:“看你说的,在我眼里呀,你就是个孩子,不过,是个懂事的孩子。你知道吗?居民区王阿姨常来看我的,每次都要夸你一番呢!”吴奶奶招呼道:“来,快拿了吃。小孩子要能吃才好,这样才会长身体,到吴奶奶这里,你还要作啥客!”
倪潇儒见不好再推辞了,因而就说:“吴奶奶,你先放着,等我把这堆煤锹到里面去再吃,不然走路不方便,晚上连门都关不上的。”吴奶奶就坐在那张倪潇儒已帮她修过多少回的旧竹椅上歇着,看着倪潇儒做事,眼里充满了慈爱、高兴和满足。
倪潇儒看书看到精彩幽默之处,会顾自笑起来,倪齐安虽然不再提让他去农村插队这事,但见儿子这个呆样儿,心里就来气,忍不住又要数落排揎他。他爸爸数落时,倪潇儒多半是不声不响的,可有时见爸爸的话实在有点离谱,也免不了要顶上一句。
他爸爸说:“你就知道看这种闲书,这种书看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啊?饥不当食,寒不当衣的,倒还不如想想办法学它一门手艺靠得住。”
儿子辩说道:“这又不是闲书,是名著,是小说,都是一些大作家写的呢!看多了就会受益终生。”
他爸爸“呵呵”了两声,不屑的说:“你不要拿名人来吓我,小说不是闲书那还有什么书是闲书的?”
儿子可不同意他爸爸的观点,他还是搬出名人来论理:“鲁迅先生在他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这话你听起来或许会拗口,那我就把南怀瑾先生的话说给你听:“不要轻看了小说,有许多人都是眼高手低,随便批评别人的作品,自己却写不出来。”他可是位大学者,外婆信佛的,她就知道这个人。再说,你还没看过,怎么好把它说成闲书呢?”
倪齐安一边看看儿子一边下意识的摇着头说:“你看书别的看不出有长进,倒把嘴巴看厉害了,张口名人,闭口学者,我说不过你,不过我倒想问问你,你说看这种“闲书”能终生受益的,那好,你倒说说看,你天天都在看这些书,都受了那些益了?是“饥能当食,寒能当衣”了?还是看成一门什么手艺了?”
儿子见爸爸这般奚落就顶一句:“能终生受益,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我老师说的。”怕他爸爸不相信,又加上一句:“我老师的学问可好了!”
他爸爸果然是不相信,他狐疑地看着儿子,问道:“你老师说的?你老师会叫你天天看这种闲书?”
儿子说:“是老师说的嘛,你不相信啊,我笔记本上都记着呢!”
他爸爸很是不服气,可一时又找不着话来驳斥,因而只好摆摆手说:“既然是老师说的,那我还能说什么?你看吧,我看你能看出个什么名堂来?”
以前总是为去不去农村插队这事弄得一家子不开心,现在父子俩常为看书这事顶牛。私下里,两口子又为这事嘀咕起来。他妻子说:“你也真是的,儿子是看书,又不是去淘气闯祸。学生听老师的话,我想也没错,你何苦要有说没说地去说他呢?
倪齐安还是认为自己的看法要比他老师更正确,他说:“他看的都是些闲书,是闲来无事时,用来打发时间的,可看可不看。”
他妻子说:“我没看过,看这些书有没有好处那就更说不上来,既然不是坏事,那你就由着他吧!”
倪齐安无奈地摇着头,叹说道:“看他这呆头呆脑的样儿,以后可怎么办噢?靠什么去立足存身啊?”
他妻子倒没想那么远,也不赞同丈夫的说法,她说:“就你在说儿子是呆样儿,你可别忘了,这几年的年终总结还不都是儿子替你写的?你说厂长看了还啧啧称赞呢,要是儿子真呆,那还写得出来?你老说儿子呆呀傻的,往头里说,这呆傻样儿还不全像你的?你忘了自己当年怎样摆弄那些树皮草根的?还不是那样呆头呆脑的,谁说都不听。”
倪齐安听了不禁笑起来,他看着妻子说道:“好了,不说他了,有你这样护着,我还能说啥?说了也没用。”
他妻子笑了,说:“我看你这倒象是呆话,你们三个人,在我心里一样的,要说护的话,那我从来都是三个人一起护的。”
倪齐安对妻子说道:“我也不是故意在找茬,而是想让他看些有用的书。”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虽然来找我治病的人不少,但这毕竟是咱倪家医技中最简单的部分。至于那接骨疗伤和用手抚捏的技巧,我是做梦都想着把它搞懂,可是力不从心哪!要是儿子肯看这方面的书、肯往这上面用功,那希望就大了。儿子的文化毕竟比我高,记性又好。文章写得好,说明儿子有悟性,不管学什么都离不得悟性这东西。你看,有的人信了半辈子的佛,到头来仍旧只能念佛拜佛,吃斋打坐而已…”
他妻子显得有点不悦的样子,打断丈夫的话说道:“你说儿子就说儿子么,干嘛要数落你丈母娘的?”
倪齐安赶紧摆手解释说:“没有没有。我不过是在说这种现象。你看,有的人做事,做一回和做十回没有多大区别,而有的人却不一样,总能一回比一回要好。眼下儿子的毛病不是不勤奋,也不是没悟性,而是对他爷爷留下的这些东西没兴趣。这实在是太可惜了!我是想慢慢地把他引到学医的路上去。”
他妻子听了很是赞同,说:“这话是对的,不过也得好好说才是,要慢慢来,不能逼他,那样反而更不好。儿子毕竟半大不小了,他有自尊心,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只要好好地说,儿子是一定会听的。”
他妻子知道儿子不喜欢这些树皮草根,也不想看那些旧医书,对他爸爸在摆弄的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只想将来当个什么作家的。因而他妻子悄悄地对儿子说:“潇儒,你也要学得乖巧一些,你爸爸说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和他争论。其实你爸爸是很看重、很在乎你的。他也全是为了你好,才这样费口舌的。你爸爸让你做什么,你就先应承下来。还有,星期天的时候,你有事没事的找点什么做做,那你爸爸也就不会说你了,懂吗?”
倪潇儒顺从的回答说:“好的,妈妈我知道了。”
一天吃晚饭时,倪齐安和颜悦色的对儿子说:“潇儒,你看书,我不反对,况且你老师也说这是好事。我反对的是你老看一种书。我想,其它的书也应该找来看看,这样,人的见识才会广,你说是不是?”
他妻子没等儿子回答就接着说:“潇儒,你爸爸说的有理,既然看书是好事,那你何不多看它几种,这样不就更好么?”
倪潇儒想了想后问道:“爸,那你想让我看什么书呢?”
听了儿子这句问话,倪齐安心里还是挺高兴地,不过这事急不得,不能再让儿子产生那种逆反心理。欲速则不达,操之过急反而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他这样想了想后说:“这个么…具体的我倒也说不出来。你知道,家里也没别的什么书。你爷爷是个中医,留下来的尽是些医书,如果能拿出来的话…那就拿出来看看么,我想也不会是什么坏事?”
“哎呀,爸,你原来是想我让看这些书啊!这可是我最不喜欢看的书噢!”倪潇儒不可置否的回答,因为他心里不太愿意,所以一下应承不下来。
他爸爸听了后并不象以前那样,满脸不悦。而是笑着问道:“你没看过,怎么知道不喜欢呢?这和我还没有看过那本书就说那本书是“闲书”不是一个道理么?”后面那一句是他故意将儿子的,因为早几天儿子就说过这样的话。
他妈妈在一旁鼓动道:“潇儒,你爸爸说得蛮有道理的,即便不喜欢,那看看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吧!说不定你爸爸一直没看懂的地方,你倒看懂了,这下不是帮你爸爸的大忙了?”
妹妹潇佚这时也说:“是啊!哥哥,爷爷留下来那么多书、那么多药方,我想肯定都是很有价值的。可是再有价值也只能束之高阁呀!爸爸执着却看不懂,哥哥你么是不感兴趣。真是太可惜了!”
倪潇儒眯了一眼妹妹,然后故意用教训的口吻说道:“你懂个啥?这些书坚深专业,你以为只要随便看看就能懂了?”
妹妹潇佚说:“哥哥,你肯定能看懂,我佩服的就是你。我爱看书不就是受你的影响么?我的作文虽然没法和你比,但老师说我大有长进,非昔日可比。我想,这都是因为我家的求学氛围好,你看,上有爸爸苦心钻研作楷模,旁有哥哥潜心求学作表率,焉有不长进之理?这叫…这叫…蓬麻什么来着?”
倪潇儒看着妹妹,笑着拉长声调说:“这叫蓬麻可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的。”
妹妹潇佚说:“到底是哥哥,博学多闻。我想只要哥哥你肯动手做,那保准行。”
倪潇儒乜着妹妹,说:“呵哟,你也想来哄我啊?”
他妹妹笑着说:“哥,我可没哄你的意思。真的,哥哥,要想把爷爷的医技传承下去,那只能靠你了。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看来非你莫属了!”
倪潇儒故作不悦地说:“去去,尽瞎说,我那有这个本事的?”
他妹妹说:“你就有这个本事。哥,你就不要再推辞了,就这样说定了,传承倪家医技的重担就由你来挑了!”
在这个十六岁的女孩看来,似乎只要哥哥答应,那她爷爷的医技就可在朝夕之间重现。女儿的话可把她爸妈给说乐了。妈妈对儿子说:“现在就连你妹妹都这样说了。”
倪潇儒撅一撅嘴后说:“哎,看就看呗!不过不能抱什么期望哟!其实这些书名都听说过,特别是那部《本草纲目》,那可是集医学、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的一部宏幅巨著,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学问可大着呢!”
他妈妈听了后赶紧说道:“原来这书有这么好啊,那你为什么放着不看呢?”
倪潇儒说:“我不是明天就找出来看么?”
一家子有说有笑,好是高兴。不过最高兴的当属倪齐安了,他要悄悄地,在不知不觉中把儿子引上学医的道路。现在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儿子终于答应看这些书,他能不高兴么?他知道儿子的脾性,有一股死钻牛角尖的犟劲儿,愈难愈深他就愈会下死劲去钻。他相信,只要儿子肯看这些书,那总有一天,他会喜欢上的。倪齐安深知,如光凭自己的力量,想去弄懂倪家祖辈留下的全部医技,那已是很渺茫了。他寄希望于儿子,希望儿子能成为倪家独门医技的真正传人。
过了一段日子,也在吃晚饭的时候,倪齐安问儿子道:“潇儒,那些书还在看么?”
“看呀,天天都在看呢!”倪潇儒回答说。
倪齐安十分地满意,他鼓励说:“好啊,这太好了!不过贵在坚持哟!”接着倪齐安又说:“那我提个问题问你,怎么样?”
“行啊,你问好了。”倪潇儒想都没想就说道。
倪齐安搁下碗筷,拿出一卷《本草纲目》,他在木部里挑出两味药名来问。倪潇儒一边吃着饭,一边眯着眼,他稍稍地思索了一会便把这两味药的性状和功能说了出来。倪齐安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称是,他感叹说:“就是不一样啊,我即便连着看上十遍也说不了这么完整。看来你还真有这方面的天赋呢!”
妹妹潇佚从爸爸手里拿过书,对照了一下,惊叹道:“哎哟,几乎是一字不差,要是真遇上考试的话,那绝对是个标准答案。真不简单噢!”妹妹潇佚还颇显骄傲地继续说:“哥,我说你肯定行,这下你相信了吧!”
倪潇儒冲着妹妹说:“行什么行呀!这是“雨点打在香头上——碰巧”。前几日我刚看过,印象还很深,所以才说得出来。其实这事实不难,就象念书那会儿背个词语概念一样。”
妹妹潇佚说:“哥,你还这样谦虚呀,不简单就是不简单嘛。再过上个一二年,等你把书上那些药名药性全搞懂了,那你就是一个中医了!”
倪潇儒问道:“你真以为只要把药名药性全搞懂了就是中医了?”
妹妹潇佚反问说:“那当然喽,要是能把药都搞明白了,那还不是中医么?”
倪潇儒乜着妹妹说:“你真是傻妞一个,哪有这么简单啊,古话道:“只靠书本当医生,要害人;只靠兵书当将军,要害兵。”若无千百次的亲身体验,就是把世上的医书倒背如流也没用的。若照你这么说来,那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李时珍这些医学大家不是在白忙乎了?你知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千金要方》、《本草纲目》这些经典医书是怎么来的?是从亲身体验的积累中而来。”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