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文景之治【5】 (2/2)
笔趣阁 www.xbqg.net,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不生了?
刘邦陷入沉思。
而一旁的萧何看着光幕确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对两千多年的后世之人来说,一个帝王到底能力如何,是看他治下的百姓如何的……
吕后做的事情在萧何看来被诛灭九族都不过分,但是对这光幕之中的后世人来说,吕后做的这些事情也就那样,因为没有危害到底层百姓们的安全和利益。
吕雉闹的再凶,也是在一个国家的最上层胡闹,对底层的百姓们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
萧何叹了口气,自己在史书上的记载难怪没有那么多的着墨点。
不过自己似乎也没必要要求太多。
毕竟史书留名……
他已经做到了……
【贾谊在时年28岁的时候上了《陈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了两点: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即同姓诸侯王并不比异姓王可靠。
第二,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总归都是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的。
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这其实已经有推恩令的雏形了。
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不允许他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构想。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
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刘姓皇室的势力开始被慢慢削弱。
当然,如果仅仅是做到这些,刘恒并不会被咱们后世之人如此推崇。
刘恒有手腕,有能力,有大智慧,作为空降过来的皇帝一步步收拢自己的权力,随后老臣畏惧,诸侯王被削弱,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小事而已。
刘恒真正被后世之人推崇的,是他爱民如子,是他的优良美德。
或许是在代国的经历让文帝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刘恒在位期间非常节俭。
他在位的时候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
曾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
当时有人表示皇宫里缺一个露台,文帝一琢磨,一个露台等于十个平民家里的家财,自己不建这个露台,那十个百姓就能过的很好,于是他拒绝了建造露台的提议。
曾因怜吏卒输送之劳而令列侯归于封国,不须留于长安奉朝请;
文帝觉得让那些吏卒们送列侯来未央宫太辛苦,于是让列侯们回自己的封国去,不需要在长安浪费民力。
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包括黥刑、劓刑和刖刑),通过赦免而减死一等时,采用宫刑作为替代刑;
嗯,写下史记的司马先生就是这一举措的受益者,虽然他没了那啥,但是好歹命保住了不是~
又诏罢天下田租。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不……不生了?
刘邦陷入沉思。
而一旁的萧何看着光幕确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对两千多年的后世之人来说,一个帝王到底能力如何,是看他治下的百姓如何的……
吕后做的事情在萧何看来被诛灭九族都不过分,但是对这光幕之中的后世人来说,吕后做的这些事情也就那样,因为没有危害到底层百姓们的安全和利益。
吕雉闹的再凶,也是在一个国家的最上层胡闹,对底层的百姓们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
萧何叹了口气,自己在史书上的记载难怪没有那么多的着墨点。
不过自己似乎也没必要要求太多。
毕竟史书留名……
他已经做到了……
【贾谊在时年28岁的时候上了《陈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了两点: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即同姓诸侯王并不比异姓王可靠。
第二,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总归都是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的。
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这其实已经有推恩令的雏形了。
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不允许他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构想。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
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刘姓皇室的势力开始被慢慢削弱。
当然,如果仅仅是做到这些,刘恒并不会被咱们后世之人如此推崇。
刘恒有手腕,有能力,有大智慧,作为空降过来的皇帝一步步收拢自己的权力,随后老臣畏惧,诸侯王被削弱,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小事而已。
刘恒真正被后世之人推崇的,是他爱民如子,是他的优良美德。
或许是在代国的经历让文帝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刘恒在位期间非常节俭。
他在位的时候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
曾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
当时有人表示皇宫里缺一个露台,文帝一琢磨,一个露台等于十个平民家里的家财,自己不建这个露台,那十个百姓就能过的很好,于是他拒绝了建造露台的提议。
曾因怜吏卒输送之劳而令列侯归于封国,不须留于长安奉朝请;
文帝觉得让那些吏卒们送列侯来未央宫太辛苦,于是让列侯们回自己的封国去,不需要在长安浪费民力。
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包括黥刑、劓刑和刖刑),通过赦免而减死一等时,采用宫刑作为替代刑;
嗯,写下史记的司马先生就是这一举措的受益者,虽然他没了那啥,但是好歹命保住了不是~
又诏罢天下田租。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